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3分)鼾声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3分)
鼾声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①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②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小题1:这篇文章以_______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2分) 
小题2:文中加横线句“父亲……石头”的体现了什么?(2分) 
小题3: “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中“特别”你怎么理解?(1分) 
小题4: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这篇小说写“我”两次流泪:(1分) 
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中画波浪线处,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7:下列两题,A、 B、C层学生选做一题即可。
1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2分) 
2阅读了本文,你是否也有一些话想跟你挚爱的父母说,请写出来. (2分) 
答案

小题1:时间  “夜色已深”、“月亮在窗外移”、“月亮从窗口消失”、“随后”、“最后”; 
小题1: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坚定的盼望与思念 。 
小题1:指 父爱如母爱。 
小题1: 对儿子细心、周到的关爱。 
小题1:父爱如磐石,我感动又内疚;   父爱如母,我被深深地感动。 
小题1:插叙   表现“我”当年的无知,为下文写“我”装作打鼾作铺垫。
小题1:通过写“鼾声”表现父子之间深沉感人的爱。 (略)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3分)鼾声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题目。(17分)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4分)
(1)           (2)          (3)        (4)          
小题2: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4分)
小题3:“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                                               ;“我”又 因何“感到一种不安”                                      。(4分)
小题4:选段主要采用            的描写方法来表现藤野先生                             的高贵品质。(4分)
小题5:选段的记叙顺序是            。(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修车铺里的红玫瑰
阳光下我忍不住回过头去,他们依然在忙碌,身子紧挨着,是花开并蒂莲。修车铺门前的阳光,铺成河。而他们身后,一枝爱情的红玫瑰,在玻璃瓶里静静地开着,明艳,高贵……
  家附近有家修车铺,店面不大,只一小间。门口挂一木牌,上面用红漆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修车,补胎,洗车。
  经营修车铺的,是一对小夫妻,从山东来的。小夫妻望上去,长相差不多,都是矮矮的胖胖的,皮肤有些黑,笑起来,很憨厚。
  我常从他们店铺门口过,熟了,他们老远就笑着跟我打招呼,上班了?下班了?诸如此类的。笑容谦卑。
  他们很少有闲着的时候,我看到他们时,他们手上都在干着活。夫妻俩话不多,却默契,一个修车,一个递工具。一个洗车,一个打水。整日一件工作服,上面沾满黑的油污。大冬天里,他们的手泡在冷水里,红肿着。望得见日子的艰辛。
  有时会遇到他们正在吃饭。一人一个大瓷缸捧着,白米饭上,卧一小撮咸菜,他们吃得很香。跟他们说,怎么吃得这么节省呢?男人抬头笑,要存钱呢。女人补充,存钱留着小孩子以后上学用呢。
  他们有小孩,7岁,在家读小学。谈起儿子,女人的眼睛笑成一条线,说,他聪明着呢,会画画,还会背诗呢。男人什么话也不说,只在一边,嘿嘿地笑。
  我以为,这样的夫妻,是现世里的,为生活打拼着的,活得卑微而现实,注定与浪漫离得很远。
  却在情人节这天,意外地在他们店里,看到一枝红玫瑰。
红玫瑰插在一个玻璃瓶里,玻璃瓶放在他们吃饭的桌上。桌子破旧,是好心的邻居送他们的。玻璃瓶普通,垃圾堆里,可以一捡一大堆。红玫瑰却开得艳艳的,花瓣儿红丝绒似的,仿佛就摸得着那柔软的质地。一屋子的灰暗,因那一枝红玫瑰,而变得绚丽起来。
这天的活多,男人女人正埋首在一堆零件中,手忙脚乱着。我指着红玫瑰,好奇地笑问,
这玫瑰花,是谁买了送给谁的?
  男人抬头看着我笑,呵呵。女人抬头看着我笑,呵呵。他们又同时望了望身后的花,一齐笑,呵呵。
他们最终也没告诉我,花是谁买了送谁的。我笑着跟他们告别,想着也去买一枝玫瑰,送给家里的那个人。
小题1:文中的修车铺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①一屋子的灰暗,因那一枝红玫瑰,而变得绚丽起来。
②男人抬头看着我笑,呵呵。女人抬头看着我笑,呵呵。他们又同时望了望身后的花,    齐笑,呵呵。
小题3:“红玫瑰”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4:结尾句作者“想着也去买一枝玫瑰”有什么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回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时躲避风雨。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小,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损耗。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
小题2:第⑧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小题3: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4:第⑧段中“一次又一次”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
小题5:结合上文,谈谈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小题6:从文中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路,在没路的地方
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击节称奇。面对他的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也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但有的人运气不好,要么去晚了,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
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
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一个风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但那位搞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群坐在景区山脚下的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
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
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
“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
“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说。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
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
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我听了,心里豁然一亮,是阿,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跳出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人生常常是这样:                                                       !
(选自《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作者:李雪峰)
小题1:阅读全文后,围绕“我们”和朋友对摄影的不同表现,在方格中补全故事内容的概括。(2分)
时 间
我 们
朋 友
刚到景点时
(1)                       
                               
与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
游览景点时
前呼后拥地跟着导游登山
(2)                            
游览归来时
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
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2)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1)                                     (2)                                      
小题3:文章结尾句加点的“这样”指什么?请你在横线上补写所指的内容,说说你的人生感言。(2分)
小题4: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与下列课文哪一篇相似?并说明其相似之处(说明一点即可)。(3分)
A.《吆喝》B.《春酒》C.《走一步,再走一步》D.《济南的冬天》
(1)相似的课文(填字母):       
(2)相似之处:                                                                
                                                                             
                                                                               
小题5:学贵质疑。读完了文章之后,有同学提出疑问:标题“路,在没路的地方”是否自相矛盾,假如你是作者李雪峰,你将如何解答?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2分)
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小题1: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          ,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               (2分)
小题2:仔细揣摩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
小题3: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2分)
小题4: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2分)
我选    处,简要赏析:                                                       
                                                                              
小题5:材料链接
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⑴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2分)
⑵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