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乡村教育杂陈格 非学校距离我们村庄只有一箭之遥。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祠堂,甚至连屋顶的瓦楞上都长着芦苇和蒿子。因要自己准备课桌和凳子,母亲就将家里的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现代文阅读
乡村教育杂陈
格 非
学校距离我们村庄只有一箭之遥。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祠堂,甚至连屋顶的瓦楞上都长着芦苇和蒿子。因要自己准备课桌和凳子,母亲就将家里的一张枣木的长几抬到学校,权作课桌。我们唯一的老师姓薛,名字已忘了,只记得他略微有点驼背,我们都叫他“薛驼子”。薛老师经常干完农活,挽着裤腿,赤着脚就来到教室,一本正经地从屁股口袋里掏出一本翻得烂糟糟的小人书来。用小人书作教材是薛老师的一大发明,等到我们差不多能够将这本小人书的故事都背下来了,老师就会弄来另一本。
会讲小人书,已经让我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可他竟然还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篮球裁判。他有一枚亮晶晶的铁皮哨子,从不离身。有时,他正给我们讲小人书,大队里就有干部来请他去吹裁判,我们当然前呼后拥地跟着他前往观战。一般来说,只要薛老师在,我们大队的篮球队基本上就不会输球。人家刚得球,他就吹人家“走步”;人家明明是投进了两分,他把哨子一吹,说人家“犯规”在先;人家气急了,用篮球砸他,他手一挥,就将人家罚出场外。乐得我们这些围观的人拼命地鼓掌。在那个年代,会打篮球的人多的是,可要说裁判,除了他就没别人了。我们之所以会盲目地崇拜他,是因为他让我们很早就懂得了一个真理:真正重要的不是规则本身,而是对规则的解释权。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薛老师因为“误人子弟”这一莫须有的罪状,从学校里消失了。大队给我们一下派来了三位新教师,与此同时,学校也开始向所谓的“正规化”大踏步迈进了。
我们最喜欢体育课。可学校里没有什么体育设施,除了跑跑步,做做广播体操,就再没别的花样了。我们学校的操场不是被大队用来开群众大会,就是被附近的村民用来晒谷子。我们老师与大队交涉过好多次,总也没什么结果。若是晒谷子的人家刚好有小孩在学校念书,这个同学在上课之余,还得肩负驱赶麻雀的重任。有时,课上到一半,就会有同学猛不丁地站起来,朝窗外成群袭来的麻雀扔石头。老师也会终止上课,走到外面的走廊里,“哦嘘哦嘘”地哄鸟。
我们的语文马老师常让我们觉得他高深莫测。按照他的理论,写作文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经常使用“突然”这个词。老师说,这个词具有魔法般的效果,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往往能让人吓一跳,至少也会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试了试,还真是这样。去年我在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听说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在教人写作时,竟然也是要求学生重视“突然”的妙用。这样一比较,我们老师在当年写作方面的造诣之深,是不难想见的。
不久之后,学校里来了一位神仙。此人名叫解永复,体硕身长,仪表不凡,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只是脸相有点凶。他从不体罚学生,因为他根本用不着。他成天神情肃穆,眉头紧锁,其长相很像电影《铁道卫士》的国民党特务马小飞。同学们见了他就害怕。可他一旦笑起来(这样的时候极少),我们就更害怕了。这个人的一切都是神秘的。我们都知道他是正规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生,正欲鲲鹏展翅九万里,不料因言获罪,落入人间城郭,屡遭贬谪,最后被发配到我们这个荒凉的小村庄来了。他有些怀才不遇,因而自高自矜,不足为怪。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犯了什么“罪”只晓得他一来,我们学校的其他教师几乎立即全都变成了杂役。他像是变戏法似地变出一门门课来。我们终于知道,这世上的课除了念小人书之外,尚有语文、算术、音乐、美术诸多名堂。
我们学校最值钱的家当是架旧风琴,解老师虽然用它来教音乐,时间不长,那架风琴却突然发不出声音了, 解老师的音乐课只能改教大合唱了。那不是一般的大合唱,而是三声部轮唱。我被分在第一声部,歌曲快要结束时,我们要连唱三遍“干革命”,才能等到二、三声部同学的“靠的是”追上来,最后,三个声部合而为一:干革命靠的是***思想。声震瓦屋,响遏行云。我们第一次知道歌还能这样唱,感觉太奇妙了。
解老师最反感抄袭。有一天上课,解老师让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他知不知道作文为啥得了零分,那同学说不知道。解老师说,你的作文是抄的。那个同学大叫冤枉,发誓赌咒般地否认。解老师就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他的证据:原来那位同学的作文开头,竟赫然写着“本报讯”三个字。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会不会演讲。我们问他什么是演讲,他说,就是当着很多人说话。我们说,说话谁不会?就是不敢。于是他就一个一个地训练我们演讲。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终于有一天,我记得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我被解老师安排去全大队社员大会代表学校发言。我和大队书记并排坐在台上讲话时,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回家后,我问母亲为什么哭。她先是不语,然后又流下泪来,她说,“你竟然和大队书记坐在一块儿,天哪,能当着上千人说话,要是换成我,早就吓死了。”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她是在为我骄傲。
又有一次,他上课时问我们:想不想看看真正的火车?说实话,尽管我们都一致认为解老师深不可测,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可这一次我们全都觉得他是在吹牛。火车能随便让人看么?谁知第二天,他真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我们拉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铁道边。我们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车出现。等到天色将晚,火车还真的来了。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回家后,我写下了记忆中的第一篇日记,题目叫做《终身难忘的一天》。
(选自《百花洲》2011年第2期 有删改)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拜(   )  ②交(    )   ③自高自(   )   ④响行云(     )
小题2: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薛驼子”是一个颇有喜感的人物,他有着毫无修饰的随意和率性,行事往往使人笑不可仰乐不可支,但人物又不失可爱。阅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谈谈老师“薛驼子”有哪些滑稽的表现?(4分)
小题3:在孩子眼中,每个老师都有其“高深莫测”之处。“我”成年之后,特别是做了大学教授之后,竟还能将自己乡村老师的写作秘诀,与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的“教法”相提并论,试分析此处表达了“我”对老师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4:“我”的三位老师风格迥异。文章对解永复着墨最多,因为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结合文章第六、七自然段,谈谈在孩子心中解老师为什么就是一位“神仙”?(4分)
小题5:作者在回忆自己代表学校在全大队社员大会上发言的经过时,写道“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这里除了表达出对母亲看到儿子如此出息时骄傲激动的心理外,还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6:若干年后,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看火车的往事时,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清晰如昨,足见这次神奇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下面的选句描写了“我”初见火车的情形,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
小题7:回忆普通人生活的文章做得好,还是非常有看头的,此文不只是作者一个人的孤芳自赏,而是以精彩的文笔将你带入他的世界,构成了文章内外共同交织的人生图景。这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请你从某一方面举例说明它的特点。(4分)
答案

小题1:①  chóng  ②    shè        ③       jīn     ④     è 
小题1:干完农活挽着裤脚赤脚上课;用小人书教学;当篮球裁判偏袒我们大队。 
小题1:说明小乡村老师的不凡,竟然和大师级人物“异曲同工”,表现了对老师的钦佩、感激之情。
小题1:相貌特别,不体罚学生,学生也都惧怕他;正规大学毕业;博学多才;教法独特。
小题1:侧面烘托我演讲成功
小题1:拟人修辞,表现“我”看到火车时的欣喜激动的心情。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根据汉字写拼音的能力。结合平时的认读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对薛驼子的描写来概括其的滑稽表现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结合对每个老师精彩的描写来分析“我”对老师的情感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六、七自然段来概括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处母亲的举动主要是起到一个侧面烘托的作用。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语句的能力。鉴赏语句的方法一般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时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情感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才行。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文章的内容任举一例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现代文阅读乡村教育杂陈格 非学校距离我们村庄只有一箭之遥。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祠堂,甚至连屋顶的瓦楞上都长着芦苇和蒿子。因要自己准备课桌和凳子,母亲就将家里的一】;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最漂亮的一个
那是漫长的一夜,我们的黑色猎犬普莱斯正在艰难地生产。我搬进它的笼子里,靠在它身边的地上,一刻不离地守护它。我看着它的动静,焦急地等待着,如果需要,我会立刻送它去宠物医院。
  六个小时后,小家伙们陆续出生。“一、二、三、四、五。”我一边数着,一边起身去卧室里叫醒妻子朱迪,告诉她一切正常。
  当我再回来的时候,第六只狗仔已经生出来了,正独自趴在笼子的一角。我把它拿起来,放到正等着吃奶的那堆狗仔面前。但普莱斯立即把这只最小的狗仔推到一边,竟然不接受它的这个孩子。
  “有点不大对劲。”朱迪说。
  我走过去抱起它仔细查看,不觉心里一沉,原来这只小狗仔的上唇和上腭都是裂开的,它的嘴根本无法合上。
  我带着它去了宠物医院,大夫说他也无能为力,除非我们愿意花一千美元试着给它做一下矫正手术。但他说这只狗仔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没法吃奶。回到家后,我和朱迪决定,我们不能花这笔冤枉钱,因为连兽医本人也毫无把握能保住狗仔一命。尽管如此,我还是买来一支注射器,握着这只小狗仔给它喂食。我每隔两小时给它喂一次,日夜不停。这样一连喂了十多天,这只小狗仔终于活了下来,而且还学会了自己吃东西,但只能吃柔软的罐装食物。
  狗仔们出生五个星期后,我们在报纸上登出了广告,不到一个星期,就有不少人表示他们对这些小狗感兴趣,但没人看中兔唇那只。一天下午,我在回家的路上忽然看到一位老太太正向我招手,她是住在我们的街对面的一位退休教师。她说在报纸上看到了我们出售的狗仔,问是否可以为她的孙子买一只。我想,老太太可能也不会看中那只兔唇小狗仔的,所以我告诉她,所有的狗仔都已有了新主人了。但我也表示如果有人送回不要,我会通知她。几天后,其他的狗仔都被新主人们陆续抱走,只剩下一只棕色的,和那只兔唇小狗仔。
  几天过去了,说好要买这只棕色狗仔的先生没来。我给老太太去了电话,告诉她还有一只狗仔,欢迎她来看看。她说在晚上八点将带着她的孙子一同来看。
  晚上七点半,我和朱迪正在吃晚饭,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我打开门,站在门口的是前些天预定棕色狗仔的那位先生。我们进了屋,我对他讲了喂养的方法,然后把小狗仔抱到他怀里。他给了我们两美元,然后离开了。我和朱迪都想不出,一会老太太来了该怎么办。八点整,门铃响了,是老太太领着她的孙子来了。我向她解释说,预定这只狗仔的先生最终还是来了,现在一只狗仔也没有了。“对不起,杰佛瑞,小狗都有主人了。”她对孩子说。
  就在此时,那只没人要的小狗仔“汪汪”地叫了起来。
  “我的小狗!我的小狗!”小男孩从他祖母身后跑了过来。
  这时我大吃一惊,因为我注意到这个小男孩也是兔唇。他飞快地从我身边跑过去,冲到了汪汪叫着的小狗仔旁边。我们看着小男孩,他已经把这只小狗抱在了怀里。小男孩对祖母说:“奶奶,他们只剩下这只了,你看他长得多像我。”
  老太太转过身问我们:“这只小狗卖吗?”
  “可以,”我回答,“这只你们也可以抱走。”
  小男孩抱着小狗在一旁插话说:(1)“奶奶告诉过我,这样的小狗非常贵重,而且要更精心地关爱。”
  老太太拿出钱包,但我握住了她的手,没让她把钱掏出来。“你看它值多少钱?”我问男孩,“一美元行吗?”
  “不,这样的小狗非常非常的贵。”他回答。
  “一美元不够?”我问。
  “恐怕是这样的。”他的奶奶说。
  男孩把小狗抱着贴在脸上。“我们不能低于两美元卖给您。”(2)朱迪拉了拉我的手,然后对小男孩说,“你说得对,这是只最漂亮的小狗。” 要知道,那五只小狗也只卖了两美元。
  老太太掏出两美元递给小男孩。“这是你的小狗了,杰佛瑞。你来付钱给这位先生。”
  小男孩一只手紧紧抱着小狗,另一只手骄傲地把钱递到我跟前,我对这只小狗未来的担心烟消云散。
  小男孩抱着小狗的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想,任何一个年轻人站在镜前,对自己说“我是最漂亮的一个”时,那感觉一定棒极了。
小题1:从兔唇小狗一出生,我对它的命运就充满了担心,文中哪两个情节印证了我的担心?请概括。(3分)
小题2: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2分)
小男孩一只手紧紧抱着小狗,另一只手骄傲地把钱递到我跟前,我对这只小狗未来的担心烟消云散。
小题3:画线句(1)“奶奶告诉过我,这样的小狗非常贵重,而且要更精心的关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小男孩和第六只小狗都有兔唇的残疾,但小说的题目却叫“最漂亮的一个”,请说说作者这样拟题的用意。(3分)
小题5:下列选项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男孩对兔唇小狗一见钟情,是因为小狗和他有一样的兔唇,而奶奶说过这样的小狗非常贵重需要倍加珍爱。
B.当小男孩从他奶奶背后走出来,“我”发现他也是兔唇时大吃一惊,是因为我没想到有这样的巧合,但这种巧合也正是小说情节设置的匠心之处。
C.老太太和孙子来看小狗时,小狗明明只卖出五只,“我”却说“现在一只狗仔也没有了”,这句话照应了前文“我”料定老太太不会要那只兔唇小狗。
D.文中画线句(2)“朱迪拉了拉我的手”是因为朱迪怕“我”坚持用一美元的价格把小狗卖给了这个小男孩而亏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云南的歌会》选段,回答小题。
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小题1:概括这两段的内容。(3分)
小题2:对歌包含几种方式?(4分)
小题3:“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3分)
小题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4分)
小题5:对“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
B.“多”字可有可无,删掉不影响内容表达。
C.“种种不同方式”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D.和“多是情歌酬和”照应的是“也唱其他故事”
小题6:下面的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种方式?(4分)
①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②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外哟来,
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一面》选段,完成小题。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下面是“我”在书店里买书时特定情景中的一段心路变化历程,认真阅读选文,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心路
更加疑惑 (              ) (               )    乐观自信
情景
(           )  看到书的定价   说“钱不够”时   (           )
小题3:作者写道:“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是凭什么作出这个“断定”的。(3分)
小题4:“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中的“竹枝似的”换成“细长的”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小题5:阅读下文,说说文中 “千千万万”的“青年男女”在得知鲁迅死讯时的感情,结合上文,探究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4分)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郁达夫《怀鲁迅》节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这个星球有你
张丽钧
①彭先生打来电话,邀我去西部教师培训会上讲座。尽管与彭先生仅有一面之交,但还是愉快地应允了。
撂了电话,翻一下工作安排,发现居然与一个会议撞车了。连忙打电话向操持会议的人请假。对方沉吟了片刻,半开玩笑地扔过来一句:“去走穴?”问得人火往头上拱,又不便发作,陪着笑说:“跟商业不沾边。组织者提供交通、食宿费用,不安排旅游。我的讲座是零报酬。”对方听了,用洞悉一切的口吻说:“哦?零报酬?那不是他们太不仗义就是你太仗义了吧?——来这个会还是去那个会,你自己掂量吧。”
我跟自己说:“何苦来?背着一口黑锅去搞什么鬼讲座!”可是,答应了的事又怎好推辞?我需要寻觅一个推掉讲座的充分理由。
④我上网搜索彭先生的背景材料。彭先生本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到天津市某家知名软件公司做软件企划。朝阳的年纪,做着一份朝阳的工作,惹来许多人艳羡。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做了一名自愿“流放”西部的IT人。
⑤促使彭先生下决心去西部的,是一对苦难的母女。
⑥冬季的傍晚,彭先生从公司下班回家,发现车胎没气了,便把车推到一个修车摊去修理。三九天气,刀子风刮得人脸生疼。为他补胎的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女人。女人身边,是她五六岁的女儿。小女孩渴了,一直缠着妈妈要水喝。但妈妈忙着挫胎、涂胶,腾不出手来给女儿弄水。小女孩见妈妈实在顾不上自己,便趴在试漏的水盆前,小声地问妈妈:“妈妈,这盆里的水能喝吗?”没等妈妈回答,渴极了的小女孩居然把头伸向了那飘着浮冰的脏水盆……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彭先生的心仿佛被撕裂开了一道口子,在不住地滴血。他赶忙跑到最近的一家商店,买了几瓶牛奶,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来交到小女孩手中……
⑦第二天上班后,整个上午,彭先生全身都在发抖。他事后说:“在离我们公司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竟有如此苦难的事情发生!而我却坐在有空调、有暖气的办公室里……这件事是一个导火索,它把我几年来想好的事情一下子提前了;或者说,好比是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让我赶紧去做更应该做的事。我再不能等下去了!”
⑧于是他去了那个叫黄羊川的地方。分文不取,义务支教。
⑨当他坐在一户姓王人家的炕头,吃着读到四年级就因贫困而辍学的女孩烤得土豆时,他哭了。
⑩当他在另一户人家,听到一个做了母亲的人说因为没念完书而一直后悔着、怨恨着时,他哭了。
⑾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的中学生每周吃上了一次肉。
⑿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连上了互联网并拥有了自己的网页……
⒀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一位在中央气象局工作的同学毅然辞职,来到黄羊川,做了一名长期固定教师。
⒁我原本寻觅疏离缘由的心,此刻却被亲近的热望塞得满满。在这些故事面前,一口“黑锅”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⒂我不知道那些津津乐道于“血酬定律”的人该如何从学术的角度解读彭先生的行为,我不知道哪个聪明人能有本事为彭先生的发抖和流泪标价。《博弈圣经》上说:“生存的游戏就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博弈。”有的人,利己是本能;而有的人,利他是本能。而“本能”是生命所接受的教育总和在某个瞬间的大暴露。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一听到“讲座”这个词,第一反应就是酬劳,而彭先生一看到别人受苦挣扎,拯救的***立刻就主宰他的生命了。
⒃我决意充当那个可有可无的会议的叛逃者;
⒄我决意把多年淘得的教育真金悉数献给西部。
⒅我决意将新出版的书赠予那些与我今生有约的西部同行。
⒆我发给彭先生的短信是:“这个星球有你,我多了一重微笑的理由。”
(有删改)
小题1:“我”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贯穿了全文,具体可梳理如下:(3分)
欣然接受彭先生的邀请,去西部讲座→                      →                                             
小题2:结合上下文,说说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6分)
(1)撂了电话,翻一下工作安排,发现居然与一个会议撞车了。(2)我跟自己说:“何苦来?背着一口黑锅去搞什么鬼讲座!”
小题3:第六段划线句子属于            的描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有         
                                                 作用。(4分)
小题4: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5:文章结尾说:“这个星球有你,我多了一重微笑的理由。”请联系实际,再给作者几个微笑的理由。(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的对象。
②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搞得这么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③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很多书,有《泰戈尔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的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酸了?大家断定书中藏有纸钞,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某某。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④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⑤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闷闷不乐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⑥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不超过20字。(2分)
小题2:选文第②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请用第⑤段中原句回答。(2分)
小题3:第⑤段中: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句中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可理解为“测试物”,根据你的理解请说说老人要测试什么?(2分)
小题4:选文第④段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老人此时在想些什么?最少答出两点。(4分)
小题5:联系全文主旨,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第⑤段中“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4分)
小题6:请从修辞和内容两方面来欣赏结尾划线句。(4分)
小题7: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种爱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得到了父母的宠爱,朋友的帮助,老师的关心,这些都是我们的福气,千万不要把她当作理所当然的。当面对给予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举一个具体例子,说说你的做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