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
题目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②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④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⑤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⑥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⑦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⑧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⑨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选自2010年第6期《文苑》)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划线句子中“失重感”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你是怎样理解“无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快速便捷的“网络阅读”和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种?简述理由。
                                                                                                                                                               
答案
1.(1)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气。(2)阅读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
2.指感觉不到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3.“略”(言之有理即可)
4.举例论证。以我的亲身体会为例论证了阅读时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5.“略”(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1)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绝境。 
      (2)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感谢的不应是你的顺境,而应是你的绝境。
      (3)顺境中,你收获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徒的蜕变。
      (4)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5)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炼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6)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xīn尝胆,终成复国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出了辉煌的《命运》绝响;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7)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忍耐了一分钟,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地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忧人,在绝境中概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8)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
      (9)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感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超越。 (选文有改动)
1.第(7)段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             ”改为“             ”      “             ”改为“             ”
2.根据第(6)段的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卧xīn尝胆(           )          笔耕不(            )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5.从文中得知,成功者和失败者在逆境或顺境中各有怎样不同的表现?
                                                                                                                                                          
6.下面一段文字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为什么?
     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7.仿照第(6)段画线处的句式特点,再写一个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兴趣是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文/钱理群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在学习经验会上有个发言,我自己至今不忘,因为它照亮了我的一生。当时我说: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把上每一门功课都当做精神的享受,学习就是探险的过程,每一次上课都会发现新大陆,要带着好奇心,怀着一种期待感,甚至神秘感走进课堂。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独立的学习观、读书观,以后就发展成为我的研究观和我对学术工作的一个基本理解与信念。
       这就是我这些年经常说的,读书、学习、研究,在本质上就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这里有一个我和世界的认知关系问题。世界是无限丰富的,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所掌握的世界知识是有限的,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去认识,我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同时又是无限的,这就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学术研究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未知世界,你对它充满期待与好奇。正是这种期待、好奇产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和冲动,这是一切创造性的学习、研究、劳动的原动力。
       我们说的学术研究中的发现,不仅是对研究对象的发现,更是一种自我发现,因此就会产生自我生命的升华:学术研究的美妙之处就在这里。
       怎样使自己始终如一地处在探讨、发现的状态,并由此获得永恒的快乐?这是我的人生道路、研究生涯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想介绍林庚先生的一个观点以及它对我的影响。那是1984年左右,我刚留校做助教,严家炎老师是系主任,他提出要举办学术讲座,请中文系已经退休的老师,来做最后的公开演讲,让我来做具体组织工作。于是就请来了吴组缃、林庚、王瑶、朱德熙这样一些一流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那真是一次辉煌的“演出”。我记得林先生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几易其稿。那一天,他的穿着看似朴素,但是很美,很有风度,他一站在讲台上,那种说不出的风度,就把大家给镇住了。讲完以后,走出教室,他几乎要倒下了,是我把他扶到家里去,他回去就病了一场。他拼着命来讲这一课的,讲完了人就倒了。正是在这次课上,他提出:“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
       我当时听了,心里为之一震:这正是说出了学术研究,以至人生的真谛啊!所谓“永远处于婴儿的状态”,就是要以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新的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怎么使自己永远处在一种婴儿状态。
       后来我们的《新语文读本》选了梭罗《瓦尔登湖》里面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黎明的感觉”。“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你便获得了一次新生,你的生命开始新的一天,就有了黎明的感觉: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你用新奇的眼光与心态去重新发现。这就是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一种新生状态,就是真正的学术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术境界、人生境界。我们讲“赤子之心”,就是指这样的状态与境界。
       我很同意梭罗说的另一句话,他说人无疑是有力量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外界的环境我们管不了,因为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但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小环境。
       直到今天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我的周围人都知道,我总是给自己设置大大小小的目标,或者读一本书,或者写一篇文章,或者编一套书,甚至是旅游,我都把它诗意化,带着一种期待、想象,怀着一种激情,兴致勃勃地投入进去,以获得写诗的感觉。我强调生命的投入,全身心投入,我跟前几届的北大学生都说过:“要读书你就拼命地读,要玩你就拼命地玩”,这样,你就可以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状态。我追求这种生命的强度和力度,酣畅淋漓的状态,这同时是一种生命的自由状态。我的全部研究,最终的目的,就是追求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自由。 

(选自《格言》2009年第12期)

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作者谈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知这篇文章具体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独立的学习观、读书观,以后就发展成为我的研究观和我对学术工作的一个基本理解与信念。以上句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就”在这句话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永远处于婴儿的状态”,就是要以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新的发现。以上句中加点的“观察”“倾听”“阅读”“思考”四个词语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谈到的“黎明的感觉”?结合你的切身经历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谈到的“今天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习惯?这种习惯给了作者怎样的受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文,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学习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1岁成长的是身体,10岁成长的是知识,20岁成长的是情感,50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厚的事情。生命存在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你知道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它们,没有水它们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用根去吸取土层里含的水。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对每一个成长者的心灵来说,蹲,从来就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不扎实地蹲,就会因快速地虚长而及早地浪费珍贵的契机和希望;不扎实地蹲,就会在烈日的炙烤和风雨的袭击中让娇弱的花朵黯然凋落。在形式上,蹲是一种挫折,本质上,它却是一种胜利的潜伏。它以一种外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⑤成长是一件最深沉的事。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已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要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失望,也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角度上不再年轻的人,这真是既有趣又荒唐。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奖赏。
       ⑥成长,让我们不再有意懈怠自己;成长,让我们在满脸皱纹时内心依然有葱茏的生机;成长,这是我们继续努力的一个坚强的理由;成长,这是我们能够弹跳的一块坚固的基石;成长,让我们热爱着头顶的每一颗星星;成长,让我们认真地耕种着脚下每一寸土地。
       ⑦我认为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成长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第③段文字补充一个事例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第④段的内容解释加横线词语“丰厚”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请列举你生活中既带有成长的标志又能给你幸福感觉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孩子该向阿凡达学点什么?

        ①美国好莱坞电影《阿凡达》的热风卷到了中国,给寒冷的天气带来了一股暖流。国内的人们给予它的赞誉之声早已铺天盖地地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在这里就不跟着附和了。当我们在为《阿凡达》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叹为观止、狂欢惊叫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中国的孩子该向《阿凡达》学点什么呢?
        ②我给出的答案是:想象力!作为一部科幻型的电影,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想象力,而《阿凡达》则将人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很沉重的数字,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经的一个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其中想象力的得分最低。由此看来,我国孩子的想象力着实让人担忧,是时候采取一些措施来提供孩子的想象力了!
       ③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人类的每一个进步、每一项创造的诞生,与其说是技术上的进步,不如说是想象力的胜利!离开了想象力,我们无法想象人类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无异于其他动物!很多伟人、成功人士用他们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功靠的是创造性的想象力、勤奋努力、合作态度和对事业敢于献身的精神,其中想象力被放在了首位。爱因斯坦更是极力推崇想象力,他的一句名言家喻户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这句话中,爱因斯坦并没有藐视知识的意思,而是强调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④有这么一个测验:给出一个图形“O”问大家这是什么,绝大部分大学生、中学生和相当一部分小学生都说是阿拉伯数字“零”或英文字母“O”,然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的答案则是丰富多彩的:“表”、“围棋”、“面包”、“肚脐眼”、“眼泪”……让我们惊叹于孩子们想象力的同时也发出了疑问,为什么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们的想象力却在降低呢?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想象力?事实上,我们的想象力原本都是“圆”的,我们原本能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远的“圆”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杠杠、约定俗成的“知识”和各种“人为的束缚与疏忽”,思维被“格式化”,想象力变成了“方”形,这样我们想继续前进也就困难了,打破常规思维的能力慢慢减弱,久而久之,想象力就可能消失殆尽。
       ⑤当看到孩子把太阳画成绿色时,不要立马给否定掉,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当他给出类似“绿色的太阳让人感觉更凉爽”、“绿色的太阳能让人更健康”的充满想象力的理由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我们平时多给孩子保留、创造一些想象的空间,这样才不会让他对原本兴致盎然的话题顿感乏味,善于引导孩子的想象力,放开手脚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他们才能飞得越高越远。
       ⑥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像《阿凡达》这样富有想象力的“种子”,只是很缺乏可以让想象力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环境和土壤。希望《阿凡达》非凡的想象力,能给中国的孩子们一些启发,而不是看了以后只觉得好看,当问到为什么好看的时候,却说不出为什么。
1.理解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美国好莱坞电影《阿凡达》的热风卷到了中国
                                                                                                                                                  
     ②思维被“格式化” 
                                                                                                                                                   
2.作者认为中国的孩子该向阿凡达学点什么?为什么?
                                                                                                                                                           
                                                                                                                                                          

3.文中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文章第3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作用是什么?
                                                                                                                                                           
5.作者认为中国孩子想象力逐渐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题型:江苏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善于舍弃

       ①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中善于舍弃。
       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即使仅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哪一个都不愿舍弃,盲目地追求鱼和熊掌“二者得兼”。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才是悲剧。
       ③舍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④东北狼被猎人的铁夹夹住后,面对断腿和丧失生命的两种选择,毅然把被夹的那条腿咬断,然后逃生。东北狼凭着这种痛苦而果断的“舍弃”,保存了生命。
       ⑤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做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
       ⑥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舍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阿西莫夫聪明的舍弃,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读者和世界的幸运。
       ⑦阿西莫夫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本来在某些方面没有优势,却一再地坚持,总想将弱势变成优势,就很有可能一事无成。舍弃自己的短项,是为了强化自己的长项,从而让自己更接近成功的目标。
       ⑧在人生征途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需要你慎重思考,该舍弃时就舍弃,不能为了一棵小树而放弃了一片森林
1.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举例说明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⑧段中加横线的“小树”和“森林”的比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毅然做出过舍弃。请补充一个相近的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怎样的舍弃才是有价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