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不要抛弃学问胡适         ①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②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题目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来源:
不要抛弃学问
胡适
        ①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②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zūn,节省)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可看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1.作者认为“不要抛弃学问”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2.作者在第④段中用两个“凡是”、两个“自然”强调了什么观点?
      答:                                                                                                                                                
3.谈谈第⑤⑥段的论证过程。
      答:                                                                                                                                                
答案
1.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2.研究学问的关键不在外部条件而在决心。
3.首先指出时间不是问题,然后举达尔文的例子从正面加以证明;最后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反面事例,希望学生能靠自己的选择努力做一个学者。(答案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不要抛弃学问胡适         ①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②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好梦何必成真
周国平

       ①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每当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②有两种不同的梦。
       ③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的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金。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④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⑤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种梦称做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做精神的梦。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论述的“第二种梦”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揣摩加横线词语,谈谈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城市的生活需要先进的文化滋润
(董怀国)

       ①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由人们经济活动的不断分化和进步引起的。在当前政府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还无比强大的背景下,我们说,民间风气和政府决策共同左右了这个过程。
       ②如果说政府的强大体现在它能做到令行禁止,那么民间的风气的强大体现在习惯的年深日久和影响的无所不达。拿浏阳这样一个小地方来说,有人生产花炮赚了钱,然后千百个花炮厂可以一夜之间冒出来;有人开网吧生意火爆,然后满大街都乒乒乓乓装修,摆电脑,扯网线。这不由让我们深思一个问题:强大的政府的决策如何去影响强大的民间风气? 
       ③我们平时总说,要用先进的文化去引导人。那么一个政府应该怎样用先进的文化去滋润群众的生活呢?有好的点子,好的方向,群众就能被引入到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上来。反之,在此束手无策,民间风气的强大就被完全放开,有走上歧途的可能。放眼浏阳,我们说年轻人喜欢上网开阔眼界是值得称道的,但大家呼啦一下全涌进网吧,年纪轻轻一个个熬得头晕眼肿,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这就不正常了,这就是我们在对市民的休闲和娱乐的引导不够。又比如,因亲人过世而寄托哀思,本属应当。但以立交桥附近某小区为最的大摆灵堂,高放喇叭,鼓乐齐鸣,鞭炮震天,既扰民又落于封建迷信,这就是我们对市民正确的殡葬观念引导不够。许多的陈规陋习的暴露,让我们看到,先进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不能站住脚跟,愚昧落后的东西就可能长驱直入。在建设文明城市方面,我们本可以大有作为。
        ④为什么欧阳予倩大剧院的交响乐和体育中心的高尔夫敌不过满大街的网吧和KTV包房?是因为它们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了。不客气地说,这些东西都是能提升城市形象的城市的标志,而不是能把广大群众都凝聚拢来的草根的标志。一个高档但不面向群众的文化设施,的确是政府决策在文化建设上的成绩,但同时也是同民间风气脱节的一个成绩,是不能渗入群众生活,影响民间风气的。
       ⑤                                    他们需要逢年过节亲邻之间登门问候的温馨;需要那早无踪迹的龙灯狮灯;需要葬礼可以简简单单鞠躬表达哀思;需要舞会可以随时随地举行……此般种种,要么是政府可以提供条件的,要么是政府可以大力倡导的。只要认清了这个方向,投些资金,投些精力,就一定可以让市民的生活过得更充实一些,更有品位一些。不然,烟花越升越高,越炸越响,表达的情感反而越来越空洞;网站越登越多,QQ越聊越上瘾,视野和知识反而越来越单薄。我想,这决不是一个现代城市的人们希望看到的。
       ⑥先进的文化也是生产力,这最能解释它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我们希望,浏阳能借创建人民满意城市的机会,把握人民的需要,着力提升这个生产力的水平。(选自《浏阳日报》2009.11.26,有改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强大的政府的决策如何去影响强大的民间风气?试从文中找到答案。
答:                                                                                 
3、文中第③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                                                                                 
4、文中第④段中划线句子里有两个“成绩”,意义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                                                                                 
5、请在文中第⑤段开头划线处填上一个疑问句,使之和后面的文句构成设问。
答:                                                                                 
6、对于浏阳创建人民满意城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读书养气》,回答问题。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蔬果和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
2.第⑤段“厚积而薄发”中“厚积”指的是                            , “薄发”指的是                                 。 
3.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4.“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结合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困境也是一种机遇》,完成1—5题。
       ①有一个养牛专业户,由于勤劳发奋,善于经营,几年间便声名显赫。可是突如其来一场大火导致数十头奶牛葬身火海,老板也一下子陷入困境。悲痛之余老板没有灰心,没有倒下。反而信心百倍、奋力抗争,决心走出困境,东山再起。于是筹集资金又买了两头奶牛,让其繁衍。仅六年时间,老板的奶业公司又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老板又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这位老板的经历正应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俗语。任何一个人只要敢于直面困境,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即使眼看着就山穷水尽,仍有可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②人生的路有很多条,解决任何问题的办法都不可能只有一种,条条大路通“北京”,此路不通可以走他路,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困境就不等于绝境                                                               
       ③英国学者岁内贝费里奇说得好:“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动力。”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澳大利亚作家安得鲁·马修斯才说“人生需要晴天霹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先哲们大概都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经历得风雨,方能见着彩虹!
       ④如果,寄希望人生是一支舒适、轻快的乐曲只能是一种幻想,那我们为什么不去珍惜人生的困境,充分利用困境磨练自己的身心,把困境当作铸造生命奇迹的钻石呢? 
       ⑤请相信,风雨是另一种经历,流泪是另一种人生,困境是另一种享受。换一个角度,困境也是一种激励、一种机遇!
1、上文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目《困境也是一种机遇》中的“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②段的横线处,用简洁的语言补写一个事例来说明“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困境就不等于绝境”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外名人名言,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本文论述谈谈你的理解。
       一位清华管理系的硕士,担任县城荒芜开发区的领导。然而他感觉到书本上的种种理论与现实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由于对当地人处事方式欠缺了解,无法融入到他们当中,更谈不上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努力工作换来的是别人的白眼,一件简单的事情总是无法顺利进行。纵然有无数困难,但他始终相信每次困境也是机遇,战胜它便是证明自己的能力。白天他忙着处理公司的事务,晚上细细思量问题的解决方法。慢慢地,他明白企业里做事情要顾及到别人的利益、讲究人情世故。当下属工作表现不佳时,他会和他们坦诚聊天,而不是简单地质问;当很多人为了一件事情而争论不休时,他会先征求主要部门领导的意见,再召开会议,使会议顺利进行。在这平淡的一年中,他感受到了成功与失败的起承转合。他在困境中走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单 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⑦在纷纷烦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⑧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1、通读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③段,简述“灵魂猥琐,人格缩水”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作者的理解,“单纯”可分为两种,其中“超越的单纯”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第⑤段中写到“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请为这个观点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第⑦段中提到“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过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你在欣赏某些艺术作品时一定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吧?请具体谈一谈你的体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