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谈读书》选段,回答问题。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谈读书》选段,回答问题。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句比喻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读书可以改进人的天生才干。
2.对好书,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就不能领略其中的真味。这是告诉我们,好书要精读、细读。
3.这几句话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要和讨论、作文结合起来。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谈读书》选段,回答问题。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回答问题。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本段文字主要运用_________论证方法。
2.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书三境界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人,有拼命硬***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1)划线词“这一类”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此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比喻句中,“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段中的“脂粉”比喻________,“筋骨和脊梁”比喻________,“状元宰相”指________,“地底下”比喻________。
5.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______”,所批驳的观点是_______。
7.敌论错误的根源在于(     )
A.捏造事实
B.以偏概全
C.不明真相
D.以小见大
说真诚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①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②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选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