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
题目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口口口口不行,口口口口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 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四字短语)
2.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3.第⑥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4.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                             ,画线句(b)的意思是                              。            
5.根据第⑦段画线句(c)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6.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仓U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答案
1.读而不懂        既读也懂     
2.总结上文,统领下文     
3.在学习(吸收或消化)前人的知识(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或:借鉴前人的知识)     
4.敢于创新        只是模仿         写作时不拘泥于古人(或写作时不受古人的限制)     
5.C  
6.A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成功是成功之母
高永华
  ①只有成功了才可能赢得下一次更大的成功。他大学毕业后,被分到电视台工作。他接到的本子都是名导演挑剩下的,是二流的本子。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当他接到第一个本子时,他就意识到自己失败不起,如果真的失败了,就永无出头之日;只有一鸣惊人,才能叫人刮目相看。于是,他面对二流本子,给自己提出目标:“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他下苦功夫去改写,去创造,拍摄中倾尽全力。就这样他硬是把二流本子拍出一流的水平,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再拍第二部又获成功。于是,机会接踵而来。他先后拍出《孔繁森》《天路》《成吉思汗》《大染坊》等有影响的片子,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他就是著名导演王文杰。他深有体会地说:“对于青年人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②【甲】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客观上不允许你失败,一旦失败了你就会失去发展机会,失去在这一领域存在的资格,只有成功了才可能赢得下一次更大的成功。
  ③【乙】王文杰能很快脱颖而出获得成功就得益于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理念。人们一旦接受了这种理念,心态就不同了,要求自己的标准也就高了,就会给自己加压,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使自己有超水平的表现,结果必定是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早日收获成功。
  ④对于青年人来说,谁认识这个问题早,谁就会走出“从成功到成功”的路子。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的主持生涯是从与明星同台主持开始的。当时她应邀在“人与人”系列片中担任第三主持人,其他两个是当时的大明星:一个是李小玢,一个是方舒。面对大明星,她感到压力很大。而且每一集都由李小玢与方舒先选剧本,剩下的才轮到她。这就更增加了主持的难度。但是,她没有气馁,她意识到自己失败不起,第一次当主持如果失败了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永远失去在这个领域发展的机会。她暗暗为自己鼓劲,竭尽全力,试图把每一集都做得精益求精,显出风采。结果系列录像非常成功,她表现出过人之处,从而使她崭露头角。不久,被中央电视台选中,很快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⑤此例再次佐证了。因此,一切有抱负的青年人,当你投身新的工作环境的时候,就要坚守,把成功当成惟一的目标,顶住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压力,把工作做到极致,做到最佳,做到出类拔萃,从而为自己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⑥【丙】也许不能保证你的工作获得绝对成功,但是这种理念起码可以给你多一些成功的心理暗示,多几分成功几率。即使经过努力还是失败了,那也不妨碍你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从失败再到成功。
1.文章开头讲述王文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A.从某种意义上说   
B.当然,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
C.此言很有几分道理
【甲】处应填: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丙】处应填:_______
3.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题。    春节需要创新而不是保卫
  ①近年来,“洋节日”受到愈来愈多年轻人的崇尚,过洋节也从最初的商家炒作慢慢变成国人的一种习惯。然而正当人们对又一个圣诞节的到来满怀期盼时,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却撰写了一份《保卫春节宣言》,向社会呼吁要对传统节日多一些关心,对“洋节日”少一点盲目的热情。  
  ②有人说,进入12月以后,人们就能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息,大街小巷店面橱窗到处摆放着圣诞树、圣诞老人,商家借着圣诞节搞起形式各样的促销活动,春节以后你到街上看看,基本上是冷冷清清,要想热闹也要到元宵节。如此鲜明的对比,怎能不叫作为民俗学家的高教授担心呢?  
  ③不过,对于春节,我却觉得并不需要保卫。需要保卫的往往是弱势,甚至可能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春节不是弱势,不但不弱势,而且很强势,看看飞机火车和汽车上回家过年的人,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强势的一道风景,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节日,能这样让人牵肠挂肚呢?圣诞节固然可以使街头热闹,但春节就有本事使街头冷清。连商人都不做生意了,因为他们也要回家过年。如果这样的节日还要保卫,那就是另外一种保卫——不要出安全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春节的保卫不是民俗专家的事,而是公安部门的事。  
  ④说春节不需要保卫,并不是说春节就没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而不喜欢过春节,恐怕还是有些原因的。洋节往往比较轻松,是一些朋友在一起过的,代表着友谊,甚至还有些“印象派”的爱情,年轻人当然喜欢过。而春节好像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是一份责任,代表着亲情,还有很多礼节。与洋节相比,似乎少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份娱乐,少了一些友情和爱情。这样一来,年轻人不太喜欢,恐怕也是有些道理。教授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⑤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春节需要保卫的原因,我倒是觉得有必要创新。诚如高教授所说,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是因为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而这种记忆太多,礼节太多,也就使春节变得沉重,给人感觉很麻烦,亲戚要走,领导不能不看,过节简直成了受罪。对此,我们需要“创新的毁坏”来改变,嫁接洋节一些好的东西,改掉传统节日的一些陋习,或许才是关键所在。     
                                                                                                                     (摘自《光明日报》)
1.针对春节,作者的观点和高有鹏教授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第③段中两个加粗的“保卫”分别是什么含义?
                                                                                            
3.你同意高有鹏教授的观点还是同意本文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珍惜愤怒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危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寒毛紧竖……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愤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于是就憎恶愤怒。
  然而,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喜小悲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唯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那一瞬间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唯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二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元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1、“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指的是什么?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憎恶愤怒”的主张与作者“珍惜愤怒”的主张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主张“珍惜愤怒”的论据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题。     是灾难让我们学会感恩和守望
  ①灾难总爱“青睐”贫穷的国家。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地震让我们想起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那一次海啸席卷印度洋周边数个国家,导致了近30万人丧生。而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当贫穷和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这一切就变得格外的沉重和严峻。  
  ②随着唐山、汶川两次大地震的发生,中国人对地震的痛苦记忆越发强烈,因此我们也对发生在海地的这一次地震感同身受。更何况在这次地震中,还有8名我国驻海地维和部队成员被埋。他们的命运让国人牵系。在这个时候,发生在中美洲地区的地震,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的命题。  
  ③如果说,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一种力量能够让各国民众都站在一起,那这种   力量就是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凝聚力。所谓文明,指的并不是堆砌物质和炫耀财富   的能力。在自然的力量面前,高楼大厦或许不堪一击,但是自然征服不了人类的友爱   和互助。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理解,其实征服自然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互相   帮助和扶持的过程。有的时候这个过程很困难,因为危险总是不常出现。比如应对   温室效应的努力,有反复也有分歧;但有的时候这个过程也很迅速,因为我们在灾难   和死亡发生时,突然发现作为个体,我们还很脆弱。  
  ④因此,是灾难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和守望。  
  ⑤感恩是国际合作的责任。我们都还记得,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来自世界上多个国家的救援队相继前往四川,参与救援工作。而汶川地震后,当时的海地看守政府总理阿列克西、工商部长杜塞等还前往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悼念地震中罹难的国人。这说明,一场地震并不只是一个国家的悲剧,而是一个世界体系的薄弱环节。  
  ⑥而守望既是惦念,也是防范。这一点我们还做得很不够。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些年来国际性的防灾减灾呼声日渐高涨,每每发生灾难时,防灾减灾都会作为重要的政策被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灾难总不常见,因此防灾减灾的进度也会随着生活重归平静而怠慢。如果没有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各受害国家不会用极快的速度建立起海啸预警机制。而加勒比海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因为不经常遭遇自然灾害的袭扰,在防范机制上相应落后。  
  ⑦感恩和守望,是公共精神的一种体现。在此次海地地震之时,我们期待更多的国人能够参与到。但是我们同样期待,这种自然灾害永远不要再有。地震发生时的感恩和守望,更应该扩大到我们在国内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如汶川地震后,我们第一次看到志愿精神已经深入不少国人的脑海;而此次海地地震后,                                                         。  
  ⑧没有感恩,我们就不会在灾难来临时感同身受;没有守望,我们就不会变得更坚强,更互助。感恩和守望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也是我们面对灾难所学到的。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请为选文第⑦段末尾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4题。论青年与老年
[英]培根
  ①一个年岁甚轻的人也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假如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然而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②一般说来,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这两者在深刻性和正确性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③青年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发明力。然而,热情炽烈而情绪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后方能成事,凯撒和塞普提摩斯就是例证。曾有人评论后者说:他曾度过一个荒谬的——甚至是疯狂的青春,然而他毕竟成为罗马皇帝中极能***一位。具有沉稳洼格的人则在青春时代就可成大器,奥古斯都大帝等即是如此。另一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富于热情和活力也是难能可贵的。     
  ④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老年人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旧事物,却蒙蔽他们无视新情况。青年人易有所发现,但行事轻率却可能毁坏大局。     
  ⑤青年的性格如同一匹不羁的野马,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勇于革新而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结果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却招致更大的祸患。老年人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足于困守已成之局,思考多于行动,议论多于果断。为了事后不后悔,宁愿事前不冒险。     
  ⑥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人身上学到他们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的角度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使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年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1、第①段,“假如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是一个插入性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写出青年的长处与不足。(至少各写出三点)
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后,请据此推论,塞普提摩斯能够成长为一位极能***罗马皇帝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青年人和老年人各自的优缺点,作者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