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珍惜愤怒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长...
题目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珍惜愤怒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危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寒毛紧竖……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愤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于是就憎恶愤怒。
  然而,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喜小悲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唯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那一瞬间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唯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二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元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1、“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指的是什么?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憎恶愤怒”的主张与作者“珍惜愤怒”的主张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主张“珍惜愤怒”的论据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作者对此持否定(不满)的态度。
2、不矛盾。人们“憎恶愤怒”是从愤怒的消极方面来说的,作者的“珍惜愤怒”是从愤怒的积极方面来说的。
3、①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人生不能没有它。②各种情感中,唯愤怒最真实。③愤怒可以使人做出辉煌业绩。
4、比喻(或暗喻),愤怒是人生命力的瞬间强烈释放,它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珍惜愤怒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长】;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题。     是灾难让我们学会感恩和守望
  ①灾难总爱“青睐”贫穷的国家。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地震让我们想起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那一次海啸席卷印度洋周边数个国家,导致了近30万人丧生。而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当贫穷和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这一切就变得格外的沉重和严峻。  
  ②随着唐山、汶川两次大地震的发生,中国人对地震的痛苦记忆越发强烈,因此我们也对发生在海地的这一次地震感同身受。更何况在这次地震中,还有8名我国驻海地维和部队成员被埋。他们的命运让国人牵系。在这个时候,发生在中美洲地区的地震,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的命题。  
  ③如果说,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一种力量能够让各国民众都站在一起,那这种   力量就是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凝聚力。所谓文明,指的并不是堆砌物质和炫耀财富   的能力。在自然的力量面前,高楼大厦或许不堪一击,但是自然征服不了人类的友爱   和互助。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理解,其实征服自然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互相   帮助和扶持的过程。有的时候这个过程很困难,因为危险总是不常出现。比如应对   温室效应的努力,有反复也有分歧;但有的时候这个过程也很迅速,因为我们在灾难   和死亡发生时,突然发现作为个体,我们还很脆弱。  
  ④因此,是灾难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和守望。  
  ⑤感恩是国际合作的责任。我们都还记得,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来自世界上多个国家的救援队相继前往四川,参与救援工作。而汶川地震后,当时的海地看守政府总理阿列克西、工商部长杜塞等还前往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悼念地震中罹难的国人。这说明,一场地震并不只是一个国家的悲剧,而是一个世界体系的薄弱环节。  
  ⑥而守望既是惦念,也是防范。这一点我们还做得很不够。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些年来国际性的防灾减灾呼声日渐高涨,每每发生灾难时,防灾减灾都会作为重要的政策被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灾难总不常见,因此防灾减灾的进度也会随着生活重归平静而怠慢。如果没有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各受害国家不会用极快的速度建立起海啸预警机制。而加勒比海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因为不经常遭遇自然灾害的袭扰,在防范机制上相应落后。  
  ⑦感恩和守望,是公共精神的一种体现。在此次海地地震之时,我们期待更多的国人能够参与到。但是我们同样期待,这种自然灾害永远不要再有。地震发生时的感恩和守望,更应该扩大到我们在国内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如汶川地震后,我们第一次看到志愿精神已经深入不少国人的脑海;而此次海地地震后,                                                         。  
  ⑧没有感恩,我们就不会在灾难来临时感同身受;没有守望,我们就不会变得更坚强,更互助。感恩和守望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也是我们面对灾难所学到的。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请为选文第⑦段末尾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4题。论青年与老年
[英]培根
  ①一个年岁甚轻的人也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假如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然而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②一般说来,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这两者在深刻性和正确性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③青年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发明力。然而,热情炽烈而情绪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后方能成事,凯撒和塞普提摩斯就是例证。曾有人评论后者说:他曾度过一个荒谬的——甚至是疯狂的青春,然而他毕竟成为罗马皇帝中极能***一位。具有沉稳洼格的人则在青春时代就可成大器,奥古斯都大帝等即是如此。另一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富于热情和活力也是难能可贵的。     
  ④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老年人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旧事物,却蒙蔽他们无视新情况。青年人易有所发现,但行事轻率却可能毁坏大局。     
  ⑤青年的性格如同一匹不羁的野马,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勇于革新而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结果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却招致更大的祸患。老年人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足于困守已成之局,思考多于行动,议论多于果断。为了事后不后悔,宁愿事前不冒险。     
  ⑥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人身上学到他们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的角度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使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年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1、第①段,“假如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是一个插入性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写出青年的长处与不足。(至少各写出三点)
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后,请据此推论,塞普提摩斯能够成长为一位极能***罗马皇帝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青年人和老年人各自的优缺点,作者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下面的题。       纯真与练达
  ①纯真与练达是两种不同的素质,这两种素质在文学家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  
  ②纯真,指的是文学家胸中一片赤诚,有时竞如未曾入世的处子。《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绝无掩饰地敞露胸襟,是其纯真;鲁迅让爱子骑在脖子上,吟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其纯真;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为一曲《思乡曲》所动,竞于稠人广座之中失声恸泣,是其纯真;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田间,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据丁玲所记,说话还有些腼腆,这也是其纯真。至于作家写作时异于常人的诸般表现,更令人见其肝胆。传说汤显祖写《牡丹亭》至“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抑制不住,跑到染房里落泪;狄更斯伏在自己的手稿上哀哭;福楼拜为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服毒而痛苦***;果戈理突如其来的哈哈大笑……作家坦然披露胸怀,让世人一览无余。没有这种纯真,作者绝写不出真性情的文字,而免不了时有造假。  
  ③练达,照字面上解,是熟练通达,实际上是对事情本质透彻的理解。《红楼梦》中有一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倘若剔除其世故的一面,便是很好的说明。上面列举的大作家都有各自的深沉,鲁迅的深刻固不消说,郭沫若又岂止热烈而已?对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果戈理晚年为世界观所苦,终将《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付之一炬,也是练达的曲折表现。没有这种练达,作家绝写不出深刻的文字,而难免要流于肤浅。  
  ④纯真与练达这两种不同素质,乍看来似若冰炭,然而,它们却应该而且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实两者本来就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文学创作要求文学家既纯真又练达。这是因为:只有纯真而无练达,任情感泛滥起来,文字自然缺乏深度;反之,练达有余纯真不足,又容易变得圆滑,文字也会失却光泽。我们看到,古往今来的大手笔总是两种素质兼而有之。我特别敬佩伟大的曹雪芹,你看,一部《红楼梦》,通篇是真情流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同时又通篇蕴涵哲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⑤文学家既要纯真,又须练达,二者间充满辩证法:对待生活既充满热情,又能冷静进行剖析;立身处世既心无诡诈,又胸有准绳;不论何种际遇,既能深入进去,又能超脱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既能如痴如醉,走火入魔,又能冷心铁面,不断战胜自己;灵感之强烈,如霹雳经天,而思维之缜密,又如水银泻地;一篇写就,既能感情浓烈,色彩斑斓,又能鞭辟入里,力透纸背;甚至行文上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凡此种种,推而广之,都是纯真与练达之间的辩证法。  
  ⑥时代寄厚望于既纯真又练达的全素质文学家。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提到鲁迅、郭沫若、果戈理三个人,为什么第③段又重复提到这三人?换成其他人物的事例好不好?
                                                                                        
3.根据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另外选取一个恰当的事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章④⑤两段都是阐述“纯真”和“练达”之间关系的,能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么?
                                                                                       
5.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删鲁迅”也是一种阿Q精神
  ①近日,一则《各地中学教材大换血,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课文》的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孔雀东南飞》、《阿Q正传》、《雷雨》等20多篇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课文从教材中消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②不知不觉中,“删鲁迅”成了各地语文教材的时尚。去年9月份,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删去了《药》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今年春天有人提议删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的课文中确实少了太多的正义凛然与对抗邪恶。
  ③少了行侠仗义、少了批判讽刺,我们的课文增加了什么?去年增加了海子、韩少功、曹文轩、周国平等诗人、作家的作品,今年,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作品被新增进来。与鲁迅作品以及《雷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名篇相比,这些作品愤怒度降低了,小资情调上升了;革命时代曲文学少了,煽情的文字多了。
  ④诚然,“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现象在中小学确实存在,但这些东西都会随着师生水平的提升而得到解决。可是有些东西是不能用知识来解决的,那就是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所提倡的社会责任。鲁迅是位“真的猛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告诉学生要用一点点血性来对抗暴徒。相比较而言,小资文学是不能完成这样的使命的。   
  ⑤将鲁迅的这么多名篇都删除掉,我们的学生都去小资,谁来学会反思和批判?如果没有反思和批判,社会又该如何进步?时代在发展,人文的东西也确实在深入人心,但反思是永恒的,陶醉是自欺欺人的。一个明明是需要反思、需要进步的社会,如果拒绝批判,我只能说,这本身就是一种阿Q精神。   
  ⑥鲁迅是历史的,但鲁迅绝非只是个历史上的小说家,他传达的社会责任早已经超乎了时代、地域。他是历史的,也是现在的,更是将来的;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垒人类的。所以,作为英雄的鲁迅应当被人铭记。用郁达夫的话就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⑦鲁迅的作品,不应该成为被历史遗忘的角落。至少,他的作品,要比吟风弄月、拂花拨柳的怍品,更能给人以思想的震撼,更能给人以良心的发现。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                                                                                 
2.阅读第④段并思考,哪些问题是不能用知识来解决的?   
答:                                                                                 
3.阅读全文回答,作者认为删改后的课文缺少和增加的各是什么?   
答:                                                                                 
4.第⑥段引用郁达夫的名言,作用是什么?   
答: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我们为什么活着
卫平
  ①2008 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 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公司总裁卡莱尔来到多伦斯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身子快沉到湖底时,已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老朋友比尔的话突然响彻耳畔:“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权利轻易放弃!”比尔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莱尔。卡莱,尔回到公司,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子金融风暴的长空。  
  ②卡菜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珍惜生命。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 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 哪怕这生命属于你自己。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储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  
  ④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 这也是我们活着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⑤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欢乐。  
  ⑥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 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剌鼻的霉味。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人说:“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   
  ⑦我们活着,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着,就要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⑧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1.对“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第③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作简要回答。
(1)                                                                                         
(2)                                                                                           
2.文章结尾段的排比句有哪些作用?
  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3.作者认为,人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据报载,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亡。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