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科学不怕挑战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已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做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意思对即可)
2.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
3.不能颠倒。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
4.表明具有特殊含义(或:是为了表示否定),说明这里的“科学”不是科学。(意思对即可)
5.运用比喻,通俗形象地说明了科学接受挑战正是为了求真求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科学不怕挑战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1~3题。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     
  【注】  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2.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____   【乙】处应填:____    【丙】处应填: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4题。匠人与大师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一百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儿,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面对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新题层出,开拓不停。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要想成为绘画大师,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执著的艺术信念,在绘画之余,偶尔也可以研究一下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固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作者:梁衡,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3题。三思而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埋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 - 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这样评价本文:
(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
(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议论文,完成1—7题。熬住就是一切
张颐武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能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认准了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笑到了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的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判断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大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则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心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写小说也是如此。有些人偶尔才华一闪,就再也不见了,终究难以让人记住。我记得90年代初有位小说家薛勇,写都市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来也不见再有作品问世。而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让人有了印象。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我记得早年贾平凹还曾经被人批评过有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现在提起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家,没有人能够绕过他们。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概率总比仅写两部大得多。     
  ⑥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
2.从第①段中摘抄一句有关人生辩证哲理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层次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为本文补写一个道理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第⑥段中最后一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自己的话从文中所列举的事例当中提炼出你对 “熬”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乐观
王清铭
  ⑴我曾经重新诠释“乐观”一词。乐观,就是从欢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     
  ⑵面对玫瑰花,说花中暗藏刺的是悲观者,乐观的人从棘手的刺上看到鲜艳的玫瑰花瓣。     
  ⑶生活是一面镜子,你涕泗滂沱,它也潸然泪下;你笑靥如花,生活中的花朵就全部变成你的笑容。
  ⑷一场弥漫的大火将爱迪生的实验室化为灰烬,爱迪生却伫立在浓烟和废墟中,平静地看着蔓延的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对家人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我们以前所有的错误都被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三个星期后,他着手推出第一部留声机。
  ⑸柳宗元的朋友王参元遭了火灾,柳宗元写信道贺——从另外的角度看,坏事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乌云的上面,就是阳光。
  ⑹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道中遇雨,同行的人狼狈如落汤鸡,只有他竹杖芒鞋,犹如骑马驰骋,吟啸徐行,从容逍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雨正好,可以雨中漫步,让料峭的春风醒酒。走过这雨,“山头斜照却相迎”。苏东坡从欢乐的角度来看待雨,所以能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⑺谁的人生没有碰上几场淋漓的雨呢?最重要的是要坚信前方的山头有太阳照耀。苏东坡用阳光一般的心情化解了人生历程中的磨难。
  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是一个善于从欢乐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人。一天,他的家里被盗,失去了很多东西,于是,不少朋友写信安慰他。而罗斯福则回答他们说:“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⑼生活,的确需要一些开朗和豁达,要善于在不利之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⑽作家契诃夫也有快乐绝招:如果火柴在衣袋里烧起来了,那你应该庆章——感谢上帝,多亏自己装的不是烈性炸药;如果手指被刺扎了,那你应该高兴——不错呀,这根刺没有扎在眼睛里……
  ⑾影响我们人生的:不是坚如磐石的环境,而是我们攀登的脚步。举步维艰的时候,我们还有最后的一种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把石头踩在脚下,你就比石头更坚韧。
  ⑿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把自己当成最高的山峰,不只是气魄,更是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⑷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本文补充一个正面论据。(事例论据或道理论据,皆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