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寒青的《节制是心灵的闸》一文,完成问题。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
题目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寒青的《节制是心灵的闸》一文,完成问题。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泰国的太医李醯(xi)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已,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④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A】
  ⑥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B】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有删改)
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③④两段都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述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则小故事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A】【B】中的哪一处合适,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天,台湾作家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熏鱼端上来了,他不吃;冰糖肘子端上来了,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了,他还是说不能吃。最后八宝饭端来时,他说要这个。朋友提醒他里面有糖和淀粉。他说:“我当然知道。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节制着、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要从内心学会节制
2.①从反面论证角度论证 ②通过举出李戲草菅人命,不思进取;虞国君主贪图享乐,终至亡国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不懂节制的危害,从而出了更全面地论证人学会节制的重要性,③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①放在A处合适 ②此材料作为论据是论证人学会节制,计划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与A处表达的内容相符③而B处的主要观点是怎样才能做到有节制,材料与此不符,所以放在A处更合适。(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寒青的《节制是心灵的闸》一文,完成问题。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2分)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 ,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做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 的负责而熠熠生辉。
  ④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果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
  ⑤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 任来,克服困难, 振兴民族。 (节选自《历史的先见--罗家伦艺术随笔》,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握文章结构并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第②节加粗的“负责任”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罗家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B.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苦苦支撑,领兵报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C.面对麻木的国民,鲁迅毅然弃医从文,在茫茫的黑夜中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D.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地“说了个痛苦”,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匠人与大师
梁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a____________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1.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2.根据上下文判断应插入文中第⑤段画横线a处的论据是( )
A.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B.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科学、文学、哲学等。
C.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D.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但晚年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3.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4.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B.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C.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从山麓分手在山顶汇合》,完成问题。从山麓分手在山顶汇合
  ①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曾对笔者说,每次我读《滕王阁序》,总是心潮澎湃,能看到一幅优美的画面。科学讲的是理性精神,但仅仅有理性精神还不够,还需要有想像力。科学大师哪一个不具有汪洋般的想像力,否则,如何创新呢?杨院士的一番话告诉我们:文学修养与科学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够促进科学创造。
  ②法国数学家塞尔是迄今为止数学界惟一获得阿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的“三冠王”。在童年时代,读书就是他的一大爱好。60岁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举出了一长串他喜欢的各国作家的名字,令人惊叹。世界著名华裔科学家丘成桐在谈到中国古典文学对他的影响时曾说过:“从《诗经》我看到比兴的方法对找寻数学方向的重要性,吟诵《楚辞》和《史记》激发起我对数学的感情,激发起我向大自然追寻真和美的热情。”科学家正是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增加文学修养,培养和提高想像力,从而促进了自己的科学创造。李政道有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连接它们的是创造力。”由此可见,文学修养对培养创新思维,促进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③科学创造和文学创作具有不同的特点,科学创造要受严格的逻辑和事实的框架限制,文学创作却是自由的,但二者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科学创造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文学创作活动同样具有巨大的洞察力。因此,“两者从山麓分手,后来又在山顶汇合”(福楼拜)。当现代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日益加深时,更要求科学家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独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想像力决定创造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
  ④诚然,【甲】科学创造,【乙】创新能力,自然有多条途径,有多种方法,但无论如何,不断拓展文学阅读面,努力积累文学修养,不失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青年朋友们,热爱文学吧!那里有自然之美,科学之美,创造之美。(作者:赵畅选文有删改)
1.作者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
A.引发
B.激发
C.提高
D.培养
【甲】处应填:____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①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活:“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②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④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⑤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
  ⑥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种: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⑦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地痞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可惜刘项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
  ⑧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竞无贡献可言。
  ⑨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1.选文第⑤段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阐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⑦、第⑧两段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说刘邦、朱元璋是“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请针对这种说法,谈谈你的看法。(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杜甫很忙,历史很受伤
  ①今年2月有2日,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的日子。然而,相关的纪念活动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反响,倒是关于杜甫的涂鸦的图片在网上疯传:他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好事的网友红称为“杜甫很忙”。继“杜甫很忙”之后,广大网友再次发扬自娱自乐的网络吐槽精神,开始调侃包大人。包大人躺着中“黑”枪了,中式各样包大人的段子传遍网络。
  ②现如今,各种“戏说剧”、“穿越剧”、“恶搞剧”层出不穷,各路专家、作家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重新解释洋洋洒洒。各种“秘史”、“秘传”泛滥成灾。这层出不穷的恶搞、戏仿,不禁让人发问:现如今的我们到底怎么啦?
  ③有人认为,解构历史、恶搞历史,使古人拥有现代人的情感民,谁想拦也拦不住,想管也管不了。我想,解构历史很普遍,但不代表恶搞历史没有底线。你说“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之下”,“李白是个吃软饭、打群架、混黑社会的古惑仔”,“大禹三过家门而入是因为他有婚外情”……那实在是太过分了。你要让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变成误国罪人、关公成了好色之徒、孔子成了跳梁小丑手中的狗皮膏药……那就是亵渎历史、污蔑前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④历史毕竟是的,多元化解构历史,不代表鼓励将历史“娱乐化”,更不代表“将恶搞进行到底”。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如果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这是《娱乐至死》的作者波兹曼同志给我们的忠告。
  ⑤我真心希望给历史多一些敬意,少一些亵渎,不要让过度的娱乐将其消费殆尽。一句话,请尊重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1.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很忙“这一事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