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6分)警惕“穷家的富娃娃”老石 (1)甘肃省天祝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了6个献血证,四年来共...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6分)
警惕“穷家的富娃娃”
老石
(1)甘肃省天祝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了6个献血证,四年来共给儿子63500元。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称:我的衣服和鞋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我想买台电脑,已借了1800元;体育课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三个月生活费3000元;五一节要旅游;班上要收班费100元……“陈大少爷”派头够大的,一月生活费竟要1000元,别说父母在农村,就是我这个小公务员也供不起这么出手阔绰的少爷。我敢说绝大部分大学生达不到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电脑、旅游又不是非买非去不可,借钱也买,“消费意识”太超前了。我女儿在北京上大学,一个月才400元生活费,全年花费1万元足矣。“陈大少爷”四年竟花6万多。我想,这就是农村老乡常说的“穷家的富娃娃”。
(2)从常理讲,贫困家庭的孩子应该体贴父母辛苦,少花钱才对,可近年来“富娃娃”现象并不鲜见。一位大款朋友当过知青,为了当年插友的友谊,专门办了一个为下岗知青子女就业的饭店,他以为这些人与父辈一样也能吃苦受累,谁知这些人个个好吃懒做,脏活累活根本不干,半年间20多个全走了。邻居家来自贫困地区的小保姆到京不足一年,那派头俨然大小姐了———必须有彩电音响、必须有单独卧室。“富娃娃”的特点就是不顾“家情”,拼命追求高消费,比富裕家庭孩子都敢花钱,比沙特公主还娇气。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家有各家的家情,所以才要“吃饭穿衣论家当”,您没生在王室,非要和查尔斯比生活质量,岂不坑死你父母了吗?
(3)对“富娃娃”现象,恐怕卖血的父亲陈邦顺们要负主要责任,自酿苦酒自己饮,难道儿子要多少钱你就给多少钱?即使你卖血累死也供不起啊,你少给钱控制一下不就行了,指出过高的生活费承担不了,教育他艰苦朴素。陈邦顺和许多家长一样,溺爱孩子的劲头比富裕人家一点不差,总想多卖血多给“少爷”钱,自己吃苦没关系,只要“少爷”高兴。与之相反,许多发达国家中的资本家却很少惯着孩子,一到18岁就让孩子独立生活,连生活费都不给,很多富翁的孩子都打工挣学费。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下这些发达国家家长的做法呢? 
(4)其次是孩子的责任,简单说是攀比心理、虚荣心作怪,严重说是心理疾患。太富贵了摆阔臭显一掷千金是心理疾患,过度贫穷也会产生心理疾患。怕别人说穷,怕别人嘲笑,千方百计打肿脸充胖子,虚荣心强到敏感的地步,对富裕同学仇视的地步,不顾父母死活只知要钱的地步。恐怕“陈大少爷”就属此类。其实生在富裕家庭是运气好,生在穷人家也不丢人,贫穷与富有并非你的选择,保持平和心态最重要。和富裕孩子比,越比越失衡,既不现实也不该如此想;多想想父母的难处,越想会越觉得父母可爱,就会珍惜亲情懂孝顺之理。
(5)多年来,社会舆论大力呼唤救助贫困学生,很少强调教育穷孩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力所能及地减少社会、家庭的负担。事实证明,穷孩子不见得“早当家”,贫穷也不会自然形成艰苦奋斗的习惯。今后舆论对穷孩子同样要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要让他们知道,穷人的娃娃就要过穷日子,如果你非要当“富娃娃”,那就是和父母过不去了,更是和自己过不去了,何必呢? 
小题1:选文中所谈的“穷家的富娃娃”有什么特点?请你用原文来回答。(2分)
小题2:第(2)段首句“从常理讲,贫困家庭孩子应该体贴父母辛苦,少花钱才对,可近年来‘富娃娃’现象并不鲜见。”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3:你怎么理解第(2)段中的“吃饭穿衣论家当”?(3分)
小题4:作者认为产生“穷家的富娃娃”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5:第(3)段画直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6:读了本文,相信你会有很多感触,请你给陈邦顺的儿子写一段话,规劝他不要做“穷家的富娃娃”。(不少于60字,3分)
答案

小题1:不顾“家情”,拼命追求高消费,比富裕家庭孩子都敢花钱,比沙特公主还娇气。
小题1:在结构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对上下文事例进行论述。
小题1:人的衣食住行要从家庭经济的实际出发,家庭条件好的,衣食方面可好点,家境差的就要简朴些,本来家境贫困却要一掷千金,那就是不顾家情。
小题1:父母要负主要责任,有些父母对孩子溺爱、娇惯,不教育;孩子也有责任,攀比心理、虚荣心作怪,严重说有的孩子有心理疾患;社会只顾呼唤救助贫困生,很少对贫困生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教育。
小题1:对比论证。作者把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家长孩子的方法做了对比,含蓄地批评了国内“穷家的富娃娃”的现象,并倡议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家长的做法。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理解“穷家的富娃娃”的特点,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小题1:观察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在内容上对上下文事例进行论述。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小题1: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掌握,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作答时学会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1:开放题。内容应谈穷日子富过的弊端,语言应得体、通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6分)警惕“穷家的富娃娃”老石 (1)甘肃省天祝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了6个献血证,四年来共】;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⑤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⑥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⑦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⑧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⑨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小题1:创造性思维必须有哪些必需的要素?(3分)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和第⑤段的事例。(4分)
小题3: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不必等到盛春再开花
①你知道北方的苹果运往南方,在果树上什么时候采摘吗?你知道既要消灭细菌又要保持香味,葡萄酒要加温到多少度吗?
②那年我到山东烟台一处苹果园,看到果农将没成熟的青苹果摘下来。我好奇地问,苹果还很生涩,怎么就摘了?果农说。熟透的苹果不可远途运输,没到南方就会腐烂,生涩的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啊。
③葡萄酒酿成后很容易变酸,因为有细菌在捣鬼。如何消灭细菌呢?
④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了。他给葡萄酒加温到100摄氏度。细菌是消灭了,但葡萄酒的香味却没有了。后来,他加温到55摄氏度,酒味非常醇厚。巴斯德得出结论:许多事物不需要全部沸腾。
⑤比尔·盖茨跟他的同学说,我们辍学吧,一起去研究计算机。他的同学十分惊讶:你疯了吗?哈佛大学的文凭你不要了?最后呢,修成学业的同学给人打工,老板就是提前创业的比尔·盖茨。
⑥如果迎春花等到阳光明媚时才开放,就会误了占尽春天的天时;如果创业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动身,就会误了站住制高点的先机;你得到了老成的经验,很有可能耽误了青春的激情;你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很有可能就耽误了快乐的天伦。
⑦不必等到风平浪静,我们可以乘风破浪去赶海。不必等到阳光明媚,春寒料峭就播种。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我们恰逢东风即出征。不必等到老态龙钟,我们可以一腔热血搏人生。
⑧如果知识尚未完全储备,你不要心虚,激情是一把刀,虽然未经磨砺,但它本身就有锋芒;如果经验尚未获取,你不必气馁,青春就是一把刀,虽然鲁莽粗糙,但它本身就富有力量;如果心智尚未成熟。你不必自卑,机遇就是一把刀,虽然促狭隐秘。但它本身就富有热情。
⑨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所以我们可以趁早打包出发;葡萄酒不必等到沸腾,所以我们可以提前新鲜出炉;迎春花不必等到盛春再开放,所以我们可以趁着年轻早日扬帆起航,
(选自《青年文摘》2009.1)
小题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小题2:联系全文,说说①至④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小题4:本文强调“不必等到盛春再开花”。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或观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乐趣的果实
①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②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有的人把读书当做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隙缝中偷光苦学;有的人把运动当做乐趣,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老大不自在;有的人把劳动当做乐趣,到了不能劳动的时候,还要撑持着起来干点活;自然也有人把吃喝玩乐,闲游浪荡,当做最大的乐趣。至于那些更等而下之的“乐趣”,就不必去说它了。
③乐趣,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的道德品质,当然也反映了人的世界观。
④乐趣,也可以说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做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结什么果,完全是由种子——乐趣的本身来决定的。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有的人还是常被俗艳的花朵——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所迷,以致看不清自己所倾心的乐趣蕴藏着恶的因子;自然也预料不到它要结成的果实是恶果和苦果.就以安逸这种“乐趣”为例吧!热衷于安逸的人们,在轻飘飘的环境中享受着软绵绵的生活,沉浸在感官的欢娱里,逸乐所开的花朵使他们变得醉醺醺了,还怎能使他们看到这种“乐趣”所潜藏的危机,和它必然要结成的名叫“空虚”和“腐败”的恶果呢。
⑤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值。”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和从中得到使自己为之激越振奋的那种欢娱。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千万不要被俗艳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分)
A.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B.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
C.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D.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小题2: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作用是                         。(3分)
小题3:第⑤段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引用得是否妥当?为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圈子决定你的未来(10分)
①泥土靠近玫瑰,吸收了它的芬芳,因而散发出芬芳的香气。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和他有相同的“味道”,所谓“臭味相投”也就是这个道理。
②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这两句话所说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朋友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大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一生。曾经有人采访比尔·盖茨,问其成功的秘诀,他说:“因为有很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也提到: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③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比如一条狗、一只猫或一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一物体的跟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小鹅只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这种现象后来被另一位德国行为学家洛伦兹称之为“印刻效应”。“印刻效应”在人类的世界里其实也并不少见。在生活中,每个人应善于擦亮慧眼,对“第一眼”作出理性判断,避免成为人类的“小鹅”
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朋友,就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如果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经常与虚夸的人为伴,你不会踏实;经常与满脑“钱”字的人交往,你就会沦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之辈。如果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假如你希望生活得更好,你的朋友一定要比你更优秀,因为只有他们可以给你提供成功的经验。
⑤人是一种圈子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圈子。而其区别在于:圈子的大小,圈子能量的高低,是否善于经营圈子。无论你的圈子有多大,真正影响你、驱动你、左右你的一般不会超过八九个人,甚至更少,通常只有三四个人。你每天的心情是好是坏,往往也只跟这几个人有关,你的圈子一般是被这几个人所限定的。
⑥因此,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又和什么样的人组成圈子,其实是一个很值我们严肃、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甚至可能是你终生最大的一件事。
(摘自《深圳青年》略有改动)
小题1:“圈子决定你的未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以此为题有何用意?(4分)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②---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小题3:下列有关“印刻效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物体对另一物体形成的可以逆转的跟随反应,称之为“印刻效应”。
B.“印刻效应”源于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
C.“印刻效应”给我们的启发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擦亮慧眼,作出理性的判断。
D.以“印刻效应”为例进行论证,使所阐述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议论文段,完成后面题目(3分)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方面为生活而劳动,一方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那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小题1: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1分)
                                                                              
小题2:作者在选文中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