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4分)生活,我对你心存感激①也许我们曾经埋怨过自己的身世,也曾经因为某些方面(感情、事业、学习等)的失败而怨天尤人,好像很后悔自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但请别...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4分)
生活,我对你心存感激
①也许我们曾经埋怨过自己的身世,也曾经因为某些方面(感情、事业、学习等)的失败而怨天尤人,好像很后悔自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但请别忘了: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公平的,我们应该感谢生活。
②山外青山楼外楼,生活富裕且自由2 这应该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吧!而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果呀!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我们只有好好地去珍惜才是,绝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如意或者失败,而去埋怨,去破坏我们的家园。
③总相信生活是美好和富有希望的,人生是精彩而美丽的。当我们以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现实并不像你我想象中的那么的恐怖和不公平。就像那墨色的夜幕虽然显得有些可怕,但它也时常困有群星的点缀而显得迷人!即使生活中偶尔有那么一点不顺,我们也不必为此而埋怨或者放弃我们的目标,应该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④人生,有时也需要一些起伏才显得更加有意义,才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并努力争取。平静的海面固然很美,但乘风吹拂的海面也不失为一种美丽。而且平静有时也显得不够活力,波动也不代表就是不好呀。正如诗人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落红是一种生命结束的象征,但这样的牺牲是非常值得的呀。待来年它依然再焕风采,再创辉煌!
⑤我们都会有生老病死。对于这样一个话题,我想每个人都有他独到的见解。我们应该珍惜与生带来的病痛,不需要过分地去想如何才能避免,因为世界万物是有因果关系的。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愉快的每一天。生活应该是由许多元素构成的,不管是快乐、欣喜的,还是烦恼、痛苦的,都只是生活的一些元素,并非是全部。是快乐或欣喜,值得我们高兴与回味;是烦恼或痛苦,也值得我们思索与珍惜。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比较完整的。
⑥“落花人独立,细雨燕双飞。”尽管是凄凉了点,但也是一种美景。是人去楼空也好,物是人非也罢,是现实的就要乐观接受。人生快乐有时,痛苦有时,总有些事不能坚持。假如一味地去挽回那些原本就要消失的事物,是不是有些不值得呢?尽管是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去找任何借口,因为做人就应该是这样: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⑦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我们只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完成我们需要做的事,就算是失败又何妨?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生活也许不能带给我们满意的东西,但我们可以自己去创造。凭借它给我们提供的条件,生活的本质不是直线的,而是曲线的美。因为曲折坎坷,我们才知道珍惜它的不易;因为失败,我们才能激志奋发;因为奋发,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素质;因为有了提高,所以更求上进。
⑧因为生活给我带来了这些,因此我爱它。这样我时常心存感激。
小题1:请简要概括一下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小题2: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小题1: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公平的,我们应该感谢生活。
小题2:比喻论证;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生活是美好和富有希望的,人生是精彩而美丽的。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从文章的开头部分来概括的。
小题2: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4分)生活,我对你心存感激①也许我们曾经埋怨过自己的身世,也曾经因为某些方面(感情、事业、学习等)的失败而怨天尤人,好像很后悔自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但请别】;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6分)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环境、境况和遭遇。人们总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状态。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敞开心胸迎接阳光的明媚,也有那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积极汲取新的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当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他宽容的怀抱接纳你。”关键是要确立时机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深思精进。同时还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沉下心来读书,清醒认识自己,理性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机遇。逆境人人都会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逆境为机遇,最终逆境反倒助之“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爱默生认为:“艰难时刻具有科学价值,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决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很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恰是当事者于现实中走投无路、转而沉湎于书本与思考时突然发现的。在我国历史上,在人生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屈原被放逐而作《离***》,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长征时中国革命处于逆境时期,每天面临敌人围追堵截,但***仍坚持在马背上读书学习,并写下不少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人赶走心里积压的阴霾,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发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处顺境而不自满,处逆境而不气馁,处闹境而不浮躁,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保持一颗年轻上进的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日,有删改)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小题2:参照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在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超过20字)(2分)
小题3:请你结合自己读书经历,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读书与境遇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共8分)  
高枕应忧
①在《战国策》中有个叫“高枕无忧”的成语。冯谖告诫孟尝君,世事无常,应做多手准备,才会增加胜算,仅此而已,却不是再无忧虑的意思。后人也常误解,以致忘乎所以。在危急来临时,茫然失措。试想,高枕卧眠能减轻头部压力,容易入睡,但也会引发歪颈、梦魇等病痛,忧愁将会更大。
②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称王后,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中,渐忘鸿鹄壮志,贪图享乐,不求上进,以致兵败被***。职场的高手们常抱怨没有机会升迁,但当机会来临,却没有足够的本领胜任,与其说败于旁人之手,倒不如说败在自己手上。
③环境安逸,人易思想麻痹,渐丧拼搏意识,变得懒惰愚蠢。这与【 甲】同理。
④不少人以为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就可以不再费力,事实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这种情况。秦始皇统一疆土、文字和思想,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又修筑万里长城,以为就能千秋万世,但到了二世就遭楚人付之一炬。环境是变化不定的,沉稳如桑田尚能化作沧海,何况是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
⑤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唐朝第一个治世,但他并未知足,常告诫儿子:【乙】,李治和武则天听进去了,所以又有“贞观遗风”。沈从文暮年广受崇敬,仍专心学问,极少出席宴会,因为在虚名中最易侵蚀思想,再难达到巅峰级的宗师地位。这令今朝许多一举成名后,就随便打发时光的名家汗颜。
⑥《小李飞刀》就把“高枕应忧”一词演绎得淋漓尽致,天机老人自恃排名第一,并未对上官金虹多加防范,而惨遭***害;上官金虹转正成第一,与排名其后的李寻欢交战,可说信心满满,却是一招落败,临死也不敢相信:“这不可能!”
⑦古代医书曾指出:“枕头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至于如何绽放生命之花,关键之一在于把握好安乐时的心态,警惕【丙 】。多点盛世危言,随时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保大事无虞。
⑧“高枕应忧”和【丁】的精髓同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忧患意识不是消极心态,不是缺乏信心,而是为了“安逸”的环境更加持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3期  作者 江泽涵)
小题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本文第⑤⑥两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请根据文意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2分) ① 居安思危           ②盛极易衰,乐极易悲 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定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倒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
小题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分)
                                                                                           
小题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6分)
有书赶紧读
黄以华
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④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⑤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⑥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⑦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
(选文有删改)
小题1: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文章开头从“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的故事写起,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末提到“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应该怎样做?(3分)
小题5:请写出一则与读书相关的名言或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注明作者或出处。(2分)
小题6: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如何利用时间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的。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敬重文字开始(14分)
周天一
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和留存,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因此,在所有的伟大发明中,最应当敬重的当属文字。
②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汉字的神奇上秉天意,中通人气,下惊鬼蜮。“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人吴文英将“愁”字拆分释义,便生发出天人合一的萧索意绪。
③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既在纵向发展中代代相传,又在共有时空里人人互用。作为语言的符号,文字历经历史陶冶与文化锤炼,形成完整的形、音、义系统,在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书写性灵、传递信息、协调行动、创造文明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受着语法修辞的规约,语言文字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通用性,因此,社会成员之间才借此相互理解和沟通。
④文字一旦乱用、错用,就会闹出很多笑话。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家里的枇杷熟了,想请朋友来品尝,随手写了请柬就让人送出去。朋友接过请柬一看,上书:“琵琶(枇杷)结果,欢迎品尝,敬请大骂(驾)光临。”朋友作诗一首,交与来人:“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若是贵府迎大骂,相会定是龙虎掐。”闹笑话尚且无伤大雅,若是错字出现在不恰当的时候或不合理的场合,麻烦就大了。比如,王三向刘四借款5万元,如果将“借于”错写成“借与”,那意思就满拧了。又如某晚报错将“僧多粥少”与“狼多肉少”含混挪用,写成了“僧多肉少”,最后招致宗教界人士提出抗议。
⑤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对于基础的“小学”有忽视之嫌,以致很多学生文字基础薄弱,错字连篇。社会上流行的错字,以讹传讹,更不可小视。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精品装璜(潢)、补胎冲(充)气等错别字,不胜枚举。更有甚者,网络上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比如“请不要使用错别字”用“火星文转换器”一转换,就变成了“埥芣婹使鼡措莂牸”。每一个字都用的是汉字的偏旁部首,但是却古怪离奇,难以理解。
⑥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巴别塔的故事。传说,人类联合起来,准备造一座通天巨塔,上帝为了阻止这一宏大抱负,就混乱了人们的语言,让他们彼此之间不能沟通,无法会意,建塔的工作再也无法进行下去。统一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奴化教育,其方式即是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一些人为守护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而献出宝贵生命。因此,我们不能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而应当恪守文德,敬重汉字,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书写传承下去。
⑦上古时的结绳记事,伏羲氏的一画开天,甲骨文、钟鼎文、行楷隶篆,文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璀璨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如果中华文明史的建构,需要无数国人的不断努力,那么文字的规范、语言的纯洁将是其牢不可破的基石。试想,没有这样的社会仪轨,我们的文明因何延续?民族统一大业从何谈起?复兴与繁荣因何维系?当我们谈及文化自觉的时候,不要忘了,最基本的自觉就是尊重自己的语言文字,学好汉字,用好汉字,才能谈得上为五千年的文明史续写新篇章。
小题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2分)
                                                                          
小题2:第②段主要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第④段提到“文字乱用、错用,就会闹出很多笑话”,第⑤段提到“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出现的错别字不胜枚举”.请你各补充一个例子证明作者的说法。(3分)
                                                                           
                                                                            
                                                                            
小题4:本文的论述语言很有特色,试赏析下列两句。(4分)
(1)统一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
                                                                         
                                                                         
(2)试想,没有这样的社会仪轨,我们的文明因何延续?民族统一大业从何谈起?复兴与繁荣因何维系?
                                                                         
                                                                         
小题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