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神秘的海啸科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泰国、...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神秘的海啸
科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余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底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 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船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岸边的人应尽快转移。海啸到达前会发出频率很低的吼声,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在海边旅游,如果听到奇怪的低频涛声,应当尽快撤离。《中学生阅读》2005年第3期,有删改。
1.依据文章,请给海啸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答:                                                                                                                                  
2.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3.联系全文,总结海啸破坏力惊人的原因有哪些?
答:                                                                            
4.地震引发海啸必须具备一个主要条件,是什么?请摘录原文回答。
答:                                                                            
5.海啸无情人有情,灾难发生后,世界各地纷纷组织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现在请你为这些活动拟一条公益广告词。
答:                                                                            
答案
1.由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原因引起的海水在短时间内大规模位移,从而造成的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叫海啸。
2.下降型(海啸)    隆起型(海啸) (顺序可换)
3.①海啸所含能量十分惊人。 
  ②海浪高达数十米,形成“水墙”。
  ③时速达数百千米。 
  ④波长很长,损失能量较小。 
  ⑤海啸裹挟有破坏力巨大的杂物。 
  ⑥能沿河流进入内陆,淹没低洼地区。
4.海底地震必须“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才会引发海啸。
5.“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神秘的海啸科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泰国、】;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说得更简单些,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人类的生活细节。
  对于低碳生活,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态度和相应的措施。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按照该议定书,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这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控制温室效应的行动。2008年6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表明中国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态度。
  低碳生活涉及方方面面,方式也是林林总总。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介绍,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可以每天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去8千米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机在不使用时切断电源,既可省电还可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l/3;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低碳的生活习惯和理念,正慢慢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好多低碳生活方式,被科学验证并广为应用。比如,在冰箱的使用中,人们发现,冰箱内食物的存放量过多或过少都费电,只有占容积的80%左右时才较为理想,并且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之间,应留有约10毫米以上的空隙:在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时,要避免频繁开关,因为启动瞬间电流较大,频繁开关既费电又客易损坏压缩机,空调开启几小时后关闭,马上打开电风扇,晚上用这个方法,可以不用整夜开空调,省电近50%,将空调设置在除湿模式工作,即使室温稍高也能令人感觉凉爽,且比制冷模式省电;少开一天空调可减排8千克碳,少坐一次电梯,可以减排2—6千克碳;乘坐航班,如果每个旅客的行李都低于20千克,全球累积起来,每年就可降低2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1.关于低碳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以节能和回收利用来改变人类的生活细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B.全球气候变暖促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C.低碳生活涉及方方面面,方式也是林林总总,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介绍,使用传统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每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D.低碳的生活习惯和理念,正慢慢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好多低碳生活方式已被科学验证并广为应用。
2.根据文章介绍,下列关于低碳生活方式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到外地出差或远足旅游时,要尽量乘坐轨道交通,减少甚至避免长途自驾游。
B.洗涤衣物时尽量不用洗衣机,而应多用手洗,洗完后让衣物自然晾干。
C.冰箱内食物的存放量常保持在容积的80%左右,食品之间留有约10毫米以上的空隙。
D.不整夜开空调,而是开启几小时后关闭,打开电风扇,或将空调设置在除湿模式工作。
3.在文章第二段中,有效推进节能环保,人类推出了哪些有力举措?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
  ①据相关专家分析,岁末年初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作为极端气候的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    
  ②去年7月,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戏谑的“段子”:“重庆处处都是海景房,遍地都是游泳池。”那时重庆已被大雨“浇透”,降水量突破了1892年以来日降雨量极值。同样在7月,泉城济南也遭到了突发暴雨的袭击,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整个“泉城”汪洋一片。    
  ③除此之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2007年也有一个洪水滔天的“记忆”。年初,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地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在西南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上,还产生了3天连续降水3929毫米新的全球降水纪录。夏季的欧洲,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地区,降水量打破了1789年以来的同期降水纪录。7月,非洲迎来雨季,东非和西非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大批难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而南亚一些地区更是被3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所浸泡,沦为汪洋泽国。    
  ④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去年,美国共追平打破了263项温度纪录。持续高温干燥的天气不仅使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年水位创下历史新低,更助长了去年发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有史以来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山林大火,22人不幸罹难,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⑤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6月初,高温袭击了南亚一些地区,巴基斯坦南部甚至出现了51.6℃的极端天气。7月,东、南欧的罗马尼亚等国气温一直高居40℃以上。8月,日本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极端最高温度达40.9℃,创下了日本最高气温纪录。    
  ⑥相关分析指出,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过去一年中,“古努”、“锡德”、“罗莎”、“利奇马”等系列台风陆续登场,台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海面上的渔船被打得七零八落,路边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急驶而过的火车都被掀翻在地。2月28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最大风力14级的大风,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车厢被吹翻,4人不幸罹难。 
1.请简要概括本文所要说明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具体地说明全世界正在承受的暴雨、高温等气候灾难,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遏制全球变暖现象,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做些什么?(至少写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高峰的《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一文,完成下面的题。
  ①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②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③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④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⑤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1、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第①段中“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中“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①地球气温骤降,暴风雪呼啸而来,第二次冰河世纪来临,人类陷入了灾难……灾难片《后天》中描述的情景虽然骇人听闻,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场景都有相当科学依据,这个灾难完全有可能发生。中国气象局的丁一汇研究员作了“极端气候事件”的报告。他表示,按照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后天》中温盐环流关闭的情景在百年之后有可能出现。  
  ②据丁一汇介绍,未来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预计上升1.4℃-5.8℃,而这将是近一万年来增温最快的一个世纪。随着温度的上升,更多的淡水将流入北部海洋(冰山溶解,北部降雨量递增)。在融入大量淡水之后,北部的海水含盐浓度下降,海水会“变轻”。而“变轻”的海水难以下沉,从而失去了流回赤道的动力。  
  ③“一旦环流停止,北欧的温度将比现在降低20℃左右。而整个地球的气候也将为之发生巨变。”丁一汇说道。而没有了北方的回流后,整个温盐环流的“开关”便给紧紧地闭上了。  
  ④据了解,温盐环流是对全球气候系统能量平衡至关重要的一个“调节器”。在“调节器开关”打开的时候,它就像一条热能传送带,将赤道地区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送往北大西洋,并从北边带回冰冷的北大西洋深层海水。“调节器”一旦关闭,北半球气温将骤降并逐渐进入冰期。  
  ⑤目前,世界各国都对“温盐环流关闭”开展了相关研究。丁一汇透露,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由各国气象专家组成,研究全球气候趋势)的预测,在之后100年内,虽然温盐环流变得越来越“衰弱”,但还不至于完全关闭。但专家也表示,这种潜在的威胁正变得越来越大,如果人类继续超负荷地开发地球资源,加剧这种增暖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那么温盐环流的关闭可能会提前到来,而那时就是全人类的灾难。                (根据《科技信息》改写)
1.根据文章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引用电影《后天》中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发生“温盐环流关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画线句中“超负荷”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说明文《食品添加剂》,回答下面的题。食品添加剂
  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
  ④【甲】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乙】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 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⑥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 在0.1%——0.2%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⑦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1.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句位置不能调换的理由。
                                                                                             
2.阅读链接材料,请你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判定这一食品能否安全食用?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某食品配料表
题型:北京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原料比例
添加剂比例
小麦粉
83%
山梨酸钾
0.7%
鸡蛋
10%
硫氰酸钠
0.2%
白砂糖
6%
腐乳红曲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