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课内阅读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_________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课内阅读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_________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1.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断定
B.推定
C.推测
D.猜想
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⑴大风雨的征兆_______________
⑵跟晕刚好相反_______________
3.“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___________天气的情况。”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云上的光彩现象?它们和天气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说说:怎样才能学会看云识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既然“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我们就没有必要学习看云识天气了。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搜集几句看云识天气的谚语,积累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⑴征候,先兆
  ⑵恰巧,正巧
3.交代第一段的说明中心,同时告诉我们看云上的光彩也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4.晕(日晕、月晕)、华、虹、霞。晕: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华环变大变小,分别预示天气变得晴好或者阴雨。虹:虹在东边有雷无雨,虹在西边将有大雨。霞:朝霞表明将有阴雨,晚霞表明几天内天气晴朗。(意对即可)
5.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
6.赞同。天气变化异常复杂,有天气预报全面而准确,所以没必要学。不赞同。看云识天气,简捷方便,可以随时观察,随时了解天气状况;看云识天气也很有趣,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言之有理即可)
7.①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②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③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答案不唯一)
核心考点
试题【课内阅读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_________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完成1~4题。
  ①因为科学实验的缘故,我1989~1991年在法国巴黎大学,1997~1998年在美国西北大学,每个月都要与猪共处很长时间。我的工作是在猪的心脏和主动脉上做各种迄今尚未开展的外科手术。我们动物中心的猪跟普通的猪大不相同,它们真是可爱极了。它们被集体圈养在偌大的房间里,蹦蹦跳跳地嬉游着,仿佛依然是住在农舍里。其实这里比农舍更尽如“猪意”:恒温、恒湿、紫外线灯和铺满地面厚达一至二英寸的碎锯末,连大小便都有固定的角落。小生灵们每天都要洗澡,因此它们浑身的细毛无论黑白,都十分光洁。人们大都认为猪脏,这可真是太冤枉它们了。猪不光是干净,它还很重情,极不愿独处。如果技术员将它们分别放在各自的小笼子里,或是猪群中头数锐减,它们就会整天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甚至郁郁而终。而当长长的一天过去,刚刚接受手术的猪又被送回集体宿舍,离大门很远,你就可以听到猪圈里面欢快的“笃笃”声。每头猪耳朵上都戴着一个小小的金属“身份证”,就像个耳环,上面注明了该猪的诸如名字、生物特征、基因种类的编码。每当它们经受住手术考验,又生机勃勃地狼吞虎咽时,我们就会乐开了怀。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
  ②至于上述医学生物实验,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③我们知道,美国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很先进,但令人焦虑的是能供给的器官太少,与需求极不成比例。例如,美国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人有近五万,可一年至多只有两千二百人可以享受到换心的造化,因为没有心脏来源,每年至少有多达二万人在等待中终难圆生命之梦,抱憾而去。其实人们在很早之前就想利用动物器官来解决这个问题。1960年,哈迪将一颗黑猩猩的心脏装在了一个濒危病人身上,开了不同生物物种心脏移植的先河。尔后,贝利又将狒狒的心脏移植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身上,短期地延续了他们的生命。然而新的问题又横亘在专家面前:不同生物物种的器官如何克服相互排斥而长期存活?经过近二十载的探索,科学家成功地将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到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这是苏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继成功克隆绵羊后,又一惊世之作,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看着那些栏杆后忠心虔诚的新猪,我曾不止一次热泪盈眶。然而自2000年8月起,该计划被迫暂停,人体应试也大大延期,原因是某些猪病毒会因此传染给人。自此,世界各国陷入了空前的口水战。
  ④我本人历来明确支持这项实验……
1.在文段①中,作者介绍动物中心的猪跟普通的猪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段③中,作者说“我曾不止一次热泪盈眶”,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段③中,作者提到的“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指的是哪一项研究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面的句子为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世界水日谈云南水荒
詹璐 张蕾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目前,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地下水、湖泊淡水和河床水,而除去不能开采的深层地下水,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o.26%左右。到目前为止,人类淡水消费量已占全世界可用淡水量的54%,淡水的污染问题仍没有消除,到2025年,30%的国家将面临“水荒”。
  在中国云南,一场“水荒”已经上演。云南是我国的水资源大省,地跨六大水系,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但分布极不均衡。从去年入秋以来的一场特大干旱,让水成为这里人们的心头之痛。目前全省有580多条中小河流断流,310多个小水库和3600多个小坝塘干涸
  在省会昆明,因为这场大旱,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湖”的滇池的水位正在下降.接近20年来的最低点。“以前下面的台阶都看不到的,被水淹没了,”在湖边做游览车生意的阿姨说,“站在岸边的时候,衣服都会被浪打湿,风大的时候浪会一直打到离岸十几米远的地方。”
  但3月21日,在连续8个月没有大雨降临之后,岸边的台阶连带下面的泥滩已经完全露出水面,有家长带着孩子在捡石子。曾经的水下礁石也零落地散布在靠近岸边的水面。据测量,滇池水位比历史同期下降了1米左右。栈桥边,成片的水草贴在石板上,因为露出水面太多,已经完全枯黄。
  1969年12月29日,昆明地区十万军民开进素有“滇池之肾”功能的草海,“移山填海,围海造田”。“滇池被填掉了1/4。”在昆明做出租车司机的严先生说。在去往滇池的必经之路上,两边随处可见的是高尔夫别墅和高级住宅,“这里都是有钱人住的地方”。春城失去了约20平方公里的“天然空调”,在这个大旱之年仿佛如夏。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灾害,如今这里却成为了旱的证据。
  然而,即便滇池之水并未减少,她也无法为昆明或其他任何城市提供生活用水资源。90年代以来,滇池水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已成为5类重污染湖泊。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摸虾做菜,70年代游泳痛快,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风光不在,现今时代依然受害。”这首流传于昆明的民谣,说出了滇池50年来水质的变化,也道出了昆明人的痛心和无奈。
  现在的滇池呈浑浊的绿色,湖面漂浮着蓝藻,一些污染较重的地方,甚至有阵阵恶臭。在滇池海埂公园内,一位大婶走在湖岸边自言自语:“这里(水)怎么像阴沟一样臭,以前不是清凉得很吗?”
  2005年,当被问到滇池治理问题时,当时的滇池管理局局长许苏昆说:“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的势头已被遏制,但要真正还滇池以碧水,困难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这个问题一次次被提上桌面。2009年,滇池治理共完成投资55亿元,滇池出现了20年来最好的水质。预计在2010年12月31日前,昆明市计划有6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先后建成或改扩投运,污水有望不再直接排入滇池。
  “水利万物而不争”。201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在多次将主题定在“水的数量”方面之后,世界水日的目光转向了“水的质量”。确实,即使水量再丰富,人们也只能取水质较好的饮用,污染的水再多也无济于事。这是滇池给我们的提醒,也是我们未来需要更加关注的焦点。(中国天气网2010年3月22日)
1.为什么说水成为云南人的“心头之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线句列举了翔实准确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加粗“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活动给滇池带来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滇池的遭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1.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第二段文义,简要解释“莲花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1)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义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
  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电粒子和带负电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000~2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据初步分析,泥鳅、蚂蝗的异常行为与伴有雷雨大风的冷锋或切变线天气的活动有关。这可能是引起“泥鳅跳,风雨到”的一种原因。
  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因此,在群众中有“甲鱼生蛋一条线”的说法。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据分析,这可能是甲鱼本能的反映。因为从甲鱼生蛋到孵出小甲鱼,一般在夏秋季节需要20天左右。如果正当小甲鱼出壳时,河水少、蛋位高,刚出生的小甲鱼因爬到水中去的路长,容易干死在半路;如果蛋位低,甲鱼蛋容易遭到洪水冲毁。甲鱼为了繁殖后代,在世代进化中逐渐形成了防止幼子遭受灾害的本能。类似这种情况的动物还有许多。如“母猪衔草,大雪会落”“喜鹊做窝高雨水大;喜鹊做窝低雨水少”等。
  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根据实验和实地观测得知,一般青蛙在环境温度8℃以下时开始进入休眠期,当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即可造成其死亡,环境温度在10~15℃时是其最佳活动条件。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每年到秋末,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时,青蛙就钻进水塘潮湿的地面或杂草堆下越冬。有的趴在水中,把背露在外面,用皮肤进行呼吸。到了冬末春初,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青蛙即可恢复其活动。往往在午后可听到微弱的“呱呱”叫声。根据研究证明,湖南一些地区在2月上旬末到中旬初的时段内,若出现连续3~5天的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以上,其中有l~2天的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一般在3月底4月初将会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早稻秧苗易受冻害,造成严重烂秧现象。群众的这种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的。
  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摘自《气象知识》)
1.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参考资料。
C.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2.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比较 举例子 下定义
B.列数字 作诠释 下定义
C.做引用 分类别 摹状貌
D.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4段中加粗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第5段中加粗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C.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问题。为泥土洗澡 
  (1)2012年,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在奥运场馆的选址上,英国人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将奥林匹克公园建在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场和废弃工地上。  
  (2)说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据调查,这块土地上的污染物包括石油、汽油、焦油、氰化物、砷、铅和非常低含量的放射性物质。大量有毒的工业溶剂已经渗透到土壤中。
  (3)换一种思维考虑,在工业机械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使将奥运场馆选址在这种地方,也不必担心。因为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就可以了。
  (4)但是英国人似乎很愚蠢,他们并没有选择这个简单的方法,而是舍易求难,运用复杂方法给这片被污染的泥土洗澡。
  (5)2006年10月以来,伦敦市政部门对这块土地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大约3000次的现场调查,制订了详细的恢复生态计划。之后,他们在奥林匹克公园的范围,建起了两座土壤修复工厂,开始用泥土清洗和生物降解法对接近100万立方米的受污染泥土进行清洁。有毒的土壤被挖起,运进巨型土壤“洗衣机”,分离掉沙子和碎石,然后清洗提炼出污染物。在这之后,用超大“电磁铁”分离掉重金属。清洗过的土壤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实验室的检测来评估其清洁程度。经过这样清洗的曾经被严重污染的土地已经完全恢复“干净安全”的标准。据一份测试报告说,被清洗过的土壤即使被小孩儿不小心吞下都不会有问题。  
  (6)英国人为泥土洗澡,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这种了不起,不是因为他们的科技手段如今已经如何发达,而是他们开启了一种有关人类对环境欠账的弥补尝试:即是不惜代价,让被自己玷污的环境再重现生机。这种做法或许会被看成是天真可笑,其实,这恰恰是被人类忽略的重大责任。
  (7)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总工程师萨瑞芙说:“直接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运到垃圾场然后填满,这其实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但这种做法在现在的时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8)萨瑞芙的这句话,再次告诉我们何谓真正的环保,那并非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应是我们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选自《甘肃日报》,略有改动)
1、“为泥土洗澡”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具体过程是:挖起有毒的土壤—运进土壤“洗衣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掉重金属。
2、文中第(5)段所列举的数据在说明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第(2)段中的加粗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说英国人在奥运场馆选址上的做法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大约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
B、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的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C、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使英国人做了一件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了不起的事情,使被玷污的环境重现生机。
D、这篇说明文告诉我们,真正的环保,应是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E、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如生活垃圾要分类处理,废旧电池要专门收集处理,减少使用塑料袋等。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