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龙卷风》 一文,完成小题。(10 分)①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风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12级”就是风力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龙卷风》 一文,完成小题。(10 分)
①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风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12级”就是风力之“最”了。自然界中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那就是龙卷风。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可达300米。12级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多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高楼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台风中心和它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差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外围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了。
④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广泛。192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 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连根拔起,但是靠近这股龙卷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⑤龙卷风可以事先预测出来,气象雷达就是监视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小题1:.第①段中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小题2:.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小题3:.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照抄原文不得分)。(4 分)
答案

小题1:①用不确定的说法表明了作者对12级风力是风力之最的观点的否定②为下文介绍龙卷风的风力最大打下伏笔③突出龙卷风风力最大( 3分 答到两点就可以)
小题1: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非常具体真实的说明龙卷风的风力巨大、破坏力异常惊人。(3分 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小题1:①龙卷风中心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②台风中心和它外围空气的气压差远远小于龙卷风中心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③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4分 答到两点即给全分,不概括照抄原文不给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小题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常考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 
(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  
(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把握关键性语句,提炼即可。注意不要照搬原文。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龙卷风》 一文,完成小题。(10 分)①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风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12级”就是风力之“】;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说明文《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完成小题。(13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②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③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④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⑤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小题1:.阅读本文,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各有什么样的风格?(4分)
小题2:.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4:.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舞龙、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30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看云识天气
①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小题1:、文中的说明顺序是(    ). (1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总-分-总顺序
小题2:.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2分)
小题3:.文中“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3分)
小题4:.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__”来说明的。(4分)
小题5:.“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6:.《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一条课文内,一条课文外)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0分)
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会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没有油加热的装置。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如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如正在生长的向日葵。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以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在房内外装有热交换器,在地下室装有蓄能器。所谓热交换,就是将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加热,热量通过热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起了新的变化。当太阳升起后,太阳热转换的电流直接驱动洗衣机、冰箱、收音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由太阳能烧开的热水源源不断地供应浴室、厨房。在多云的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在阴雨天,人们则可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其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至于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人们不再为更换电池而烦恼。
太阳城里不再有废气,太阳能源消耗的是干净的太阳能源或太阳能转换的电源。这些汽车上装着电池,当电消耗完时,开到“加能站”去补充能量,就像通常的汽车开到“加油站”去加油一样。只不过这些“加油站”没有通常的那种油罐,替代的是一个个电源插座。驾驶员只需把电池连接插头插到这些插座中就能充电。城市里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沐浴阳光下的太阳城,没有噪音,没有废气,不需要为每天消耗的能源付费,这多么美好啊!因此尽管有很多难题,太阳能技术仍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中,无数的新工艺、新方法也得进行试验,但太阳能开发的前景十分乐观。德国有的企业已开始出口某些太阳能系统,这些系统在阳光充足的地区特别有用。
可以预见,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崭新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小题1:、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各是什么?(2分)
小题2:、与一般能源比较,使用太阳能有哪些优越性?(3分)
小题3:、第五段第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小题4:、第六段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段中有何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民居奇葩 (9分)
在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土楼,充满神奇的山寨气息。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世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客家人民居。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卫盗匪的***扰和土著的排挤,便营造“抵御性”的营垒式住宅,并不断进步发展,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100至200多间房如柑瓣状均匀布列各层,宏伟壮观。大部分土楼历经两三百甚至五六百年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技术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们崇尚圆形,把圆形当天体之神来崇拜。主人认为园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这些都体现了土楼人家的民俗文化。圆墙的房屋均按八卦形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充分显示它突出的内向性、强烈的向心力、惊人的统一性。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儒家的思想及其文化特征。有一座土楼,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以和为贵,便用正楷大字写成对联刻在大门上:“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强调了儒家立身的道德规范。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均等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达到惊人的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无混乱。土楼内所存在的儒家文化遗风,让人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蒂固根深。
小题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它的最大特点是            (2分)
小题2:、第二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突出了土楼的          功能。(3分)
小题3:、第二段中“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一句中的“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小题4:、客家先民为什么要把土楼建成圆形的?(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
①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②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③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却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小题1:.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 (1分)
小题2:.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3:.“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几乎”—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