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_________,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②无法忍受。
2、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3、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
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革非不尖利也 兵:_________________
 ②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________
 ③足 兵:_________________
 ④民之矣 信: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十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___________
(2)不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而时习之/如不及
B.吾日三吾身/见不贤而内自
C.女知之乎/人不倦
D.是也/日其所亡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__________(只写序号)。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