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     )
A.
 臣布衣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B.
 先帝不臣卑鄙
 则凡可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
 当奖率三军,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捕蛇者说》)
D.
 还旧都
 欲有求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1)先主曰:“君与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甲】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1)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
   (2)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3.“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4.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
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不设统一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宁夏回族自治区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宁夏自治区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七里之。②天时不如地利也。③非不深也。④委而之。⑤亲戚畔之。
A.①外城 ②这 ③水塘 ④逃跑 ⑤父母兄弟
B.①城市 ②判断动词 ③护城河 ④离开 ⑤旁系亲属
C.①外城 ②这 ③护城河 ④离开 ⑤内外亲属
D.①城市 ②判断动词 ③水塘 ④逃跑 ⑤旁系亲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王良与嬖奚(孟子)》,完成问题。
  昔者赵简之使王良与嬖奚,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
  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
  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
【注释】:①王良:春秋末年晋国的一个善于驾车的人。②嬖奚:人名,赵简之的宠臣。嬖(bì)。③乘:驾车。④反命:复命,回来报告。⑤掌与女乘:意思是专门给你驾车。女,同“汝”。⑥范:作动词,按规范去做。⑦驰驱:指赶车。⑧诡遇:打猎时不按照驾车的规矩而与禽兽相遇。⑨不失其驰,舍矢如破:不违背驰驱的法则,放出的箭就能射中。⑩贯,同“惯”。
1.将“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王良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请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
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
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人不知而不:(   )
不习乎:(   )
思而不学则:(   )
恕乎:(   )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学习好的,不要学坏样。
B.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够做我老师的人。
C.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该引以为戒。
4.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
昂首观之,项为之。(   )
喷以烟(   )
果如鹤云端,怡然称快。(   )
一癞虾蟆(   )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