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
题目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者,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先主之(   )
(2)将军宜枉驾之(   )
(3)欲大义于天下(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好《梁之父》   武陵人捕鱼
B、屏人曰      未若柳絮风起
C、每自比管仲、乐毅 受地先王
D、智术浅短     学不思则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器重、重视(2)拜访、看望(3)通“伸”,伸张
2、D
3、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4、答案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语曰:“非秀才之文。”对曰:“某苦心忧课,非假手也。”公曰:“此某所为文。兼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惶惶欲去。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若无所容。公曰:“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②某:自称,相当于“我”。③课:功课,学业。④兼:这里可译作“也”。⑤战灼:哆嗦,打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非手也(   )
(2)客词(   )
(3)秀才有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比去,问其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项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从书以观(   )
(2)门人弟子其室(   )
(3)持沃灌(   )
(4)白玉之环(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具体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1)滁皆山也    环: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
(3)野发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
(4)佳木而繁阴   秀: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山间之朝暮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
4、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5、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便向路(   )
无论魏晋(   )
③便还家(   )
病终(   )
3、翻译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
(1)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人热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桃花源人“怡然自乐”和“叹惋”的原因。
“怡然自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划出下列句子的语意停顿。(用/在句中断两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书以观    致:_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叩:_________
(3)色愈恭,礼愈   至:_________
(4)邻舍有烛而不   逮: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每假借于藏书
B.送杜少府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