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
题目
题型:0113 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年九十(   )
(2)吾与汝毕力平(   )
(3)汝之不(   )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 告之帝       皆以美徐公
B、而 山不加增      默识之
C、以 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已悲
D、之 虽我死,有子有焉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4、翻译。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将要、快要。(2)这里指险峻的大山(3)通“慧”,聪明(4)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2、D
3、C
4、
(1)凭你的(现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你的心(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5、示例: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今亦死 亡:_________
(2)宜多者 应: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上使外将兵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晓雾将(   )
(2)未复有能其奇者(   )
(3)怀民亦未(   )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gān):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1)水尤清    冽:_________
(2)然不动    佁:_________
(3)西折纤秀长曲  西:_________
(4)溪,平坦如荠 尽: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1.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便一山  所识穷乏者我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家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
D.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橘生淮南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甘肃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始四望惨淡  予:_________
(2)泫然不能自也 已:_________
2.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
(1)风渐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猛风大起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甘肃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