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
题目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晖夕阴,气象万千  于是入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B.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以俟夫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C.山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曹刿论战》)
D.而乐亦无也子    子孙孙无匮也(《愚公移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抄下来。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登楼所见
水景
 
写景突出阔大壮观

登山所见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1.D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答案要点:芳发、幽香)
3.[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乙]而乐亦无穷也(或“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朝暮之景 山景 写景突出秀美多变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耕于南阳(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己爱民(   )
仰于官(   )
2.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危急存亡之(   )
(2)以咨之(   )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文言文阅读。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1)跳而越者千金(   )
(2)见猛虎(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的“势”分别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面各组句中加粗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不可与争锋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而民附    益州
C.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D.将军有意乎   将军愿见之乎
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3.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