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
题目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
  【乙】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捶焉。群狙皆畏苦之弗之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⑴狙:猴子。⑵部分:安排⑶赋十一以自奉:征收十分之一用来供自己享用。⑷公所树与:狙公所种的吗?树,种;与同欤。⑸假:借,依靠。⑹既:尽,完。⑺寤:同悟,觉悟。⑻柙:木笼⑼卒馁而死:终于饥饿而死。⑽郁离子,作者假托的人名。⑾道揆:道义、法度。⑿穷:尽。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楚人之___________
尉果广___________
不给,则加鞭笞___________
使老狙率以山中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B、天下秦久矣  群狙皆患
C、扶苏数谏故  楚有养狙为生者
D、杂然前阵者  惟其昏未觉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借陈胜、吴广的起义,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狙公卒馁而死”,作者想讽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振臂一呼,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小猴子幡然醒悟,使自己和同伴获得了自由。他们的处境,做法类似。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爱戴 用鞭、杖或竹板打 有的 往,到
2、A
3、①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②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而且为他卖力呢?
4、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智慧;用手段奴役百姓而没有道义和不顾法度的人。一旦百姓觉醒,他们的手段就完了。
5、客观、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寻找合适的斗争时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反对的是暴力统治。(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造饮辄尽,在必醉     与人行,相委而去
B.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   不若孀妻弱子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故人不独其亲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欣赏文中插图,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句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五柳先生的衣食志趣再现出来。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
(2)日,更定矣(   )
(3)冻风时,作则飞砂走砾(   )
(4)而此地与余近(   )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的特点。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甲〗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斯人
③以其境过
④乃记之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2.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
B.是 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何世
C.去 乃记之而      游人而禽鸟乐
D.异 或二者之      为陟罚臧否,不宜
3.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4.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宋明臣言行录))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③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重:兼有两种(事物)。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的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余  假:______________
②由参知政事守邓州 谪:______________
②录毕,送之    走:______________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进(偶尔)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
B.徐公不若君美也
C.吾妻美我者
D.暮寝而思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