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比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裸,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
题目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比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裸,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选自张岱《于园》)
  (乙)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福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选自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注释:①公:魏国公,指韩琦(1008——1075),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北宋大臣,执政多年,并曾与范仲淹率兵同抗西夏,世称“韩范”。②至和:年号。③武康之节:武康节度使的身份。④昼锦: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韩琦以宰相回乡任官,极感荣耀,故名。然绝非小人得志后的矜夸炫耀。⑤遗(wèi):赠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惫思。
(1)园中无他奇                    奇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园可无矣             憾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俱以假山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文中摘录句子,完成下面填空。
写前堂,以实奇;写后厅,______________;写卧房槛外,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作者所抒发的赞美之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奇特,特殊的。       (2)憾:心感不满。(意对即可)
2.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意对即可)
3.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意对即可)
4.(甲)称赞于园假山的构思精巧,(乙)表达了对韩琦轻富贵的品格节操和志在留清名于后世的远大志向由衷赞美敬佩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比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裸,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晏子使楚》,回答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吏二一人诣王(   )
②晏子席对曰(   )
③齐人善盗乎(   )
④叶相似(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三峡》,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略无处(   )
(2)夏水陵(   )
(3)多趣味(   )
(4)晴初霜(   )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课文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请你补出下边句子中省略的词。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①清②荣③峻④茂,良多趣味。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5.根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文言选段,回答问题。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老妪与虎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吼,别妪而去,似媿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选自《唐语林》,该书编撰者传为宋代王谠。)
【注释】①跬:半步。②媿:通“愧”,这里有谢的意思。③阙:同“缺”,空缺。
1.理解加粗词语的含义。
(1)莫知(   )
(2)稍近益(   )
(3)而心之(   )
(4)妪说其由(   )
2.下列加粗虚词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神(把)    而虎举前足示妪(凭借)
B.往来视之(然而) 羸跬步而不进(然后)
C.计曰(代“驴发怒只能用蹄踢”这件事。) 妪因即(代受伤的老虎)
D.别妪去(表顺承,就)          语之曰(表转折,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这句话运用对老虎进行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中的描写的老虎的形象有哪些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中“驴”和【乙】文中的“老虎”,你从它们身上分别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或短语。
(1)庞然大物也(   )
(2)蔽林间窥之(   )
(3)益习其声(   )
(4)其肉(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充分表明驴虚弱本质已暴露无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了一些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并仿照示例写一段话。
示例: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本义是说狐狸利用老虎的威力吓唬百兽,后来比喻借别人的威势吓唬或欺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习其声(   )
②以为噬己也(   )
烛而得其形(   )
④他日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文中演变出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比较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的认识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