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子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太守归而宾客也_____________
(2)余至扶风之明年_____________
(3)既而弥月不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跟从,随从(2)第二年(3)下雨
2.(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3.关心人民疾苦 与民同乐
4.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初读理解。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上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子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将文中_______处填上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字词。
(1)局促一室之内____________
(2)娟然如拭____________
(3)知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也____________
(4)徒步则汗出背____________
(5)凡曝沙之鸟,浪之鳞____________
3.翻译。
(1)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柔梢披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中“余寒犹厉”的“余”和“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狼》,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天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中加粗“之”的用法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复投
B.两狼并驱如故
C.久,目似瞑
D.禽兽变诈几何哉
2.下列句中加粗的“以”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投
B.刀劈狼首
C.徐喷
D.盖诱敌
3.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句?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狼》,回答问题。
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恐前后受其    ②盖以诱
B.①一狼得骨     ②后狼而前狼又至
C.①其一犬坐于    ②狼不敢
D.①目似瞑,暇甚   ②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2.下列句中的加粗字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有剩骨
B.骨已尽
C.又数刀
D.盖以
3.下列语句没有体现狼贪婪本性的一项是(  )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请联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1.虎丘:苏州名胜。2.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3.钓月矶,在虎丘山顶。4.风锋:悬子檐下的风铃。5.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解释加粗的字词。
(1)独往会心__________
(2)时风铎__________
(3)觉悠然欲与清景俱矣__________
2.用“斜线”(/)将文中画________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3.翻译。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丘的夜色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虎丘的“本色”最佳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祝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狼不敢                       跑号如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接着从狼的表现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J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用了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看似写狼,实则是写像狼一样的人。从甲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说出一两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