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类文阅读。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②之。匠石运斤③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类文阅读。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也。”
【注释】①垩:石灰。②斫:削掉。③斤:通斧。④质:对手,搭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蝇翼:  ________________
(2)斤成风:___________________
(3)垩而鼻不伤:__________________
(4)尝试寡人为之:________________
2.“吾无以为质矣”,中“质”指的是(    )   
A.郢人    
B.匠石    
C.庄子   
D.惠子
3.从这则故事中后来引申出一个成语是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在此处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了庄子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能从这个故事中读出别的什么意味吗?试试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好像;(2)挥动;(3)(砍)干净;(4)表演
2.D
3.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4.我倒是会使斧头(砍鼻子尖上的灰),可是我那位搭档死去很久了。  
5.表达了知音难求的心情;慨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表达对老友的怀念。  
6.依赖,能够产生力量,带来奇迹……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类文阅读。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②之。匠石运斤③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活用的词语。
(1)一鼓作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你的理解用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关于“为何追逐齐国军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公作为“肉食者”,他的“鄙”表现突出,用自己的话从下列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处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纵观全文,你认为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有哪些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类文阅读。     鲁人刘仁嗜弈,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之。
[注释]①弈:下棋。②滞:停留。③竟:结束。④甫:刚刚。⑤诩诩( xǔ xǔ)然:夸耀的样子。⑥哂( shěn):讥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鲁人刘仁弈(         )      (2)刘愕然(         )
2.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宋公国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漭: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追: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彼竭我盈,故之   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襄公之    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翻译下列句子。   
 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欣赏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表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然后能改(    )  
③吴既越(     )    
④与百姓同其(     )   
3.翻译下列句子。
女忘会稽之耻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欣赏。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选自《韩诗外传》)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遏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注释]①伯瑜:人名。②母老,唯在诸君:我的母亲年纪大了,她的养老就拜托给诸位了。③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母之(用鞭、杖或竹板打)    
B.同行者皆弃老弱(逃跑)     
C.得免害(于是)    
D.***不义(指代母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