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为下列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河曲智: ( )
A、老人
B、妇女
C、男子
D、老头
②汝之固: ( )
A、心里
B、思想
C、做法
D、言论
③何而不平: ( )
A、苦于
B、痛苦
C、愁
D、怕
不若孀妻弱子: ( )
A、竟然
B、并、乃
C、曾经
D、可曾
3、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
①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②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
③帝感其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④其如土石何?
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4、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5、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①D ②B ③C ④A
3、B
4、C
5、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6、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并回答问题。鲲鹏斥鴳(yàn)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抟:环绕,回旋。②扶摇:风名,是一种从地面一直上升的迅疾的暴风。③斥鴳:斑鸠之类的小鸟。
1.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发之北。_________________
②有鱼,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_________________
③此亦飞之也。_________________
④然后图南,且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此寓言故事相类似的故事是哪一个故事?(用成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赏析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沧州南一寺河干(面对)
B.二石兽沉焉(合并)
C.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二石兽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 酿泉酒,泉香而酒洌
D.如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
②沿河求,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
④果得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百川河________________
(2)东而视________________
(3)河伯始其面目________________
(4)而伯夷之义者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赏析愚公移山 
《列子》
  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⑵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⑷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山北之塞__________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
⑶河曲智叟以应______
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⑵何苦而不平?
译文:________________
3.第⑵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第⑵、⑶层大意。
第①层:面山而居
第②层:________
第③层:________
4.从本文可知,“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请指出下面指的哪里?
⑴ 江阴:__________
⑵ 洛阳:__________
⑶ 衡阳:__________
⑷ 华阴:__________
5.在“搬山”还是“搬家(走人)”的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对愚公的态度作出或赞成或反对的言之有理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下列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的加粗词语。
①怠:________
②俟:________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计以还/主人再食
②益慕圣贤之/不足为外人
遇其叱咄/王命急宣   
④不敢出一以复/闲静少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段,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最终能学业有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