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课外文言文阅读。  宋有狙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③而匮④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⑤于己也,先诳⑥之曰:“与...
题目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课外文言文阅读。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注释: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②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③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④匮——音溃(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 ⑤驯——音训(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⑥诳——音狂(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⑦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⑧芧——音叙(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涉及到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2.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核心考点
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宋有狙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③而匮④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⑤于己也,先诳⑥之曰:“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节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①任末,东汉人,学识渊博。②笈: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无从书以观 专心
B.慕圣贤之道 精求精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得患失
D.未尝稍降色 义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段来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1)天大雨_______________     
 (2)今亦死_______________   
 (3)宫门曰_______________    
 (4)旦日,卒中往往语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要离之刺庆忌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是_____朝的人_____整理编辑的。
2、解释加粗词语。
然(     )  
布衣(     )  
(     )地  
(     )素
3、翻译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答:__________________。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 
(2)与臣而将四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
5、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 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 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遂许先帝以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为出师北伐做了准备工作;而“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是出师北伐的先决条件。    
B.作者希望后主遇事多多询问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全部听取他们的建议,广开言路。  
C.出师表》写在诸葛亮北伐之前,是希望刘禅治理好国家,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D.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平定中原,兴复汉室王朝,迁回旧日国都。
4.填空:选段分别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__________三件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往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的感情。
5.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乙】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②陛:台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河伯始其面目(         )
(2)而伯夷之义者(         )
(3)雪三日而不霁(         )
(4)公狐白之裘(         )
2.下面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秋水至 景公之
B.望洋若而叹曰 为身死而不受
C.晏子能明其所欲 是故所有甚于生者
D.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与饥寒者
3.翻译下面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入见,立有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甲、乙两文,简要说说河伯与景公的性格有什么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使用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