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题。小  松唐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②凌云...
题目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题。小  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②凌云:直冲云霄。   ③始道:才说。
(1)“自小刺头深草里”中的“刺”表现出小松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同凡俗、自强不息、不畏困苦、奋发向上的品质。
(2)通过描写松树小时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中渐渐成长的过程,希望社会对小人物的成长要关注与培养,在他们还胸怀凌云壮志的时候便将其选拔出来的。(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题。小  松唐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②凌云】;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    ▲①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    ▲② ,    ▲③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    ▲④ 。”(《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文章中所缺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不亦乎?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乎?__________
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 
④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学时习之
B、为人谋不忠乎
C、思不学则殆
D、择其善者从之
4、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郑人有置履者_______________
②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忘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或者:讽刺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郭琇劾明珠
  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瑞卿名琇。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郭刚直性成,尝於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不易,肃冠带迎之。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频频作引袖状,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探袖出视,乃一弹章。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案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选自《清稗类抄》)
【注释】①上:皇上。②刺:名贴。③移时:一会儿。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来不易(        )
(2)频频作引袖状(        )
3、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郭瑞卿为什么要弹劾明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郭瑞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秋水》,完成8——11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加粗的词。
①不见水端_________________
②百川河_________________
③则矣___________________
仲尼之闻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由此文衍生出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成语: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这篇短文联系自身,谈谈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古人谓之”。
1、解释加粗的词。
(1)庆州生子方虫(       )
(2)千万地(            )
(3)为两段(            )
(4)钳搏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虫治虫”中两个“虫”分别指什么?
                    ___
4、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有很多办法,我们还需要生物防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