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③。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③。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④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遇:指董遇,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②训注:注释。训,词义解释。③别异:辨别异同。④苦渴:苦恼于。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①遇善《老子》(    )     ②问“三余”之意(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小题3: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分)
答案

小题1:①治:研究 ②或:有的人
小题1:书读了许多遍以后,它的意思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小题1: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一:读书须勤奋,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示倒二:读书要反复深入研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
解析

小题1:学以致用,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③。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选段《晏子谏景公》,完成下面题目。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朝堂的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公狐白之裘              (2)晏子曰        
小题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小题3: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第二问请用学过的文言文原文回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晁错传
晁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计安出?”盎对曰:“方今计,独有斩错,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①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猝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注释:①绐:欺骗。
小题1: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是(2分)(      )
A.上发兵以御之       B***之以应陈涉
C.故请削之,以尊京师        D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2分)(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学。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①太子错计策      善:            ②其故地    复:             
③错朝衣,斩东市  衣:             ④吾亦之    恨: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2分)
(2)计划始行,猝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
①战长勺(       )            ②克(       )
小题2: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魏文侯与虞人             (2)天            
(3)                        (4)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分)
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小题3:侍卫为魏文侯找的不去赴约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认为理由成立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2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之  怜:爱戴。
D为天下,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小题2: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之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先天下之忧而忧
小题3: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小题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