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古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9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太丘与友行( )
(2)去后至( )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
(4)尊君在 ( )
小题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小题3:学习这短文能让我们明白为人的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            。(2分)
小题4: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答案:①约定②才③玩耍④通否。
小题2:答案: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就是失礼。
小题3:答案:①信②礼
小题4:答案;不失礼,照理来说是失礼的,但元方勇于指出他人错误,他仅仅七岁,不该对他要求那么高。可以看出他是个懂理识义、直率、正直不阿的孩子。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约”“时期”“希望”等意思,本句中为“约”;“乃”在古文中用法比较多,本文中为“才”,“戏”是名词动用:做游戏,“不”通“否”,表示疑问。
小题2:
试题分析:将句中关键字词解释清楚,两个“君”的意思是不同的,第一个是对对方的尊称,第二个指自己的父亲。“期”,意为“相约”,“日中”,即“中午”,“信”,指“信用”。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中没有难解字词。翻译文言文,是学习古代语言的方法之一,通过翻译,才能了解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不同点,从而掌握古代语文的特点。
小题3:
试题分析:全文的核心问题就在元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中,从中找到两字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中老师要讲解到文章中的“信”与“礼”的问题,容易记忆。一篇文章中,往往有关键的语句和字词能统领全文,学习时可根据这些句子或词语理解文章的主旨。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答案不必唯一,礼与无礼,关键在于分析的角度,站在元方“指错”的角度与站在彼此辈分的角度,答案是不同的。
点评:本题不难,没有限制性的答案,说明理由即可。应该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一点思维自由的空间,有的问题本身就不是非此即彼的。
核心考点
试题【古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9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8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
A.骈死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小题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小题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地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蔽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                          
小题2:出自这两篇短文的两个成语分别是:                                  (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2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2)故愿王熟计之也
小题4: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公输》回答问题(11分)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臣。***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小题1:(4分)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1) 公输盘设攻城之机变   九:           
(2) 已持臣守之器     圉:              
(3) 公输盘      诎:            
(4) 在宋城上而待楚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寇 :            
小题2:(4分)请将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2)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小题3:既然“墨子之守圉有余”,为什么他还要与楚王进行一番关于“窃疾”的说理呢?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   )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就截(      ),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愕,(      )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      )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
【注释】①京兆:京城地区。②生资:生活资料③孝门:此指孝敬父母,兄弟和睦之家。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2分)
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
小题3:说说田真兄弟后来为什么相互感动,和睦如初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10分)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3分)
(1)儿幼不能执笔
(2)毕左右
(3)复持儿而泣曰
小题2:用“/”符号为文中划线句断句(2分)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小题4: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