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塞翁失马(10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塞翁失马(10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马无故而入胡(      )       ②数月(      )
③人皆之(      )             ④死者十九(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小题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章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后来演变出一个成语“                     。”(2分)
小题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①逃跑②经过③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④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小题2:这怎么就不是祸害呢?
小题3:因祸得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小题4:示例:祸与福、好与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育人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亡”古今异义,在这里是“逃跑”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应注意“遽”等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应根据积累进行归纳总结,用成语进行表述。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这里学生从故事中总结“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一生活哲理。
核心考点
试题【塞翁失马(10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破瓮救友(7分)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光:司马光      凛然:稳重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退为家人讲(    )       ②众皆弃(       )
③自是手不书(      )
小题2:在庭院嬉戏的孩子中只有司马光砸缸救人,究其原因,前文已打下伏笔,请找出这句话。(2分)
小题3: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使用反语艺术来谴责侵略者的罪行。
B.鲁迅对她小时候的保姆阿长直呼其名,可见对她并无怀念之情。
C.战地通讯《蜡烛》以此为题,是因为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着特殊含义。
D.杨绛通过《老王》传达给我们的是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6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①谴,我②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小题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写字用的木片)B.阻之(或:有的人)
C.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回答问题。   
小题1:该书共辑入10篇文章,外加“小引”和“后记”。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是哪篇文章?(2分)
小题2:该书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不超过20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 (6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小题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