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王右军诈睡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⑥从:纵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右军                  ②开帐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小题3: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答案

小题1:觉:醒来。及:等到。
小题2: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掉他。”小题3: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汇的理解,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用的情况,平时学习要注意学会分类整理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造半”在这里解释为“到一半”, “相与”是“彼此”。
小题3:
试题分析:从“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可看出王右军的聪明机智和沉着冷静。
参考译文:
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核心考点
试题【                                王右军诈睡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共13分)
【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心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出郭                      (4)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小题3:读【乙】文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3分)
雷峰塔出发……在        洗脚……在          休息……终点是              
小题4:【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请结合画线语句,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解释下面文言加点词(2分)
(1)折蛇形                   (2)语时不悲                      
(3)非咨询不其致             (4)圣人非所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A或:有时  B是:这,这种  C食:同“饲”,喂养   D等:等同,一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 (15分)
【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文】王荆公①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②,不可得。时薛师政③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③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
小题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妻妾之 (       )          (2)所识穷乏者我与  (           )
(3)有之 (        )          (4)药不辞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宫室之美为之行拂乱其所(《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可以一战。战请从(《曹刿论战》)
C.公疾非此药不可治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D.万钟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小题4:联系甲乙两段文字,说说人该如何保持本心?(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16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涕,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同“耶”。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神弗也________________(2)彼竭我_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____(4)元帝之 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具以东渡意告之。
小题3: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4分)
小题4:【甲】【乙】两文都主要以_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甲】文中曹刿的特点是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