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 飞 来 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
题目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 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见日出。
C、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 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 飞 来 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十八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   )累累。兔从狗窦(洞)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向东望,泪落沾我衣。
1.解释加粗的两个字。
     八十得归(     )
     不知阿谁(     )
2.本诗主人公年龄有多大?(用诗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人公的家现在什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暗指主人公家中境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这首诗是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句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与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的赏析。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