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诗歌鉴赏。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
题目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诗歌鉴赏。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喜悦的心情。
3.“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诗歌鉴赏。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诗词鉴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诗词鉴赏。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这首诗写法上由_______入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之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诗词鉴赏。
秋瑾
铁骨霜姿有傲衷,
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
争奈黄花耐晚风!
1.诗中提及一位文化名人,请写出他的名字。诗中提及这个人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诗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菊花?作者描写菊花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融于一体。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人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苍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望岳》,完成问题。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加粗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_________的形象。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