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加试卷(6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加试卷(6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小题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答案

小题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 
小题1: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解析

小题1:此类试题要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及词义分析。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点明是春季。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小题1:此类试题分层理解。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用比喻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核心考点
试题【加试卷(6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本诗以“     ”这一个字为构思脉络,以“    ”这一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2分)
小题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                                        ”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6)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                                     ”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4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1:.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
小题2:.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1分)
小题3:.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4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4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小题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