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小题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小题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小题3: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小题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小题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小题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小题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题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超然脱俗的想象,将无形的人间情感寓于有形的清风明月中,用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来表达对友人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小题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将原本孤立的自然景物精巧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借向晚苍凉的画面来表现游子的羁旅愁怀。其中最能道出思亲怀乡之苦的句子是:            
小题7: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此法,借莲的“           ”这种于污浊之中却亭亭净值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人生志趣。
小题8:登高望远,兴发豪情,古人独占高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杜甫仰望泰山时志满于山的千秋慨叹;后有来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亦有杜诗精髓的延续传承,这穿越时空的惊世之句是:            
答案

小题1:在河之洲
小题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小题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小题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小题1: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文背诵与默写水平,前四个为上下句对接,背过会写字即可得分,后四个为理解型默写,提示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题型不可偏颇。总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
核心考点
试题【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小题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小题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小题3:    】;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诗歌鉴赏。(4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小题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小题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小题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小题2:学而时习之,            ?(《论语》)
小题3: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小题4: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小题5: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小题6: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小题7: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8: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小题9: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题10: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小题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小题2: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题3: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题4: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默写课本中的句子。(5分)
小题1:世有伯乐,                。(韩愈《马说》)
小题2: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小题3: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4:人生在世不称意,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小题5: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小题。 
南征(唐/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小题1:能准确概括本诗感情基调的词语是(   ) (2分)
A.恬静优美B.沉郁顿挫C.清新明丽D.悲凉凄楚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渲染得淋漓尽致。
B.“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的矛盾心情加以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C.尾联说杜甫有绝代才华,然而一生苦吟,又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上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他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和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