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歇过。唐代的“安史之乱”使诗人杜甫颠沛流离,深受其苦。课内诗歌鉴赏(4分)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歇过。唐代的“安史之乱”使诗人杜甫颠沛流离,深受其苦。
课内诗歌鉴赏(4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本诗首联写春望所见。句中一个“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字,让人满目凄然。(1分)
小题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破、深
小题1:拟人、对偶。1分。意为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或理解为: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2分。表达了诗人忧国怀家无比痛苦的感情。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点评:分析诗歌的内容,在本题中是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欣赏诗歌的基础。这类考题难度不大,但比较切合初中生的年龄及认知实际,但是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词、就句作孤立的分析,而应联系全句、全诗来体会。
小题1:试题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点评: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核心考点
试题【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歇过。唐代的“安史之乱”使诗人杜甫颠沛流离,深受其苦。课内诗歌鉴赏(4分)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题目。(5分)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 和(     )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小题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小题1:这两首词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宋祁写的是      时的景物,晏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时的景物。这两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小题2:评注是—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诗词的语言、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点评。请对画横线的语言进行品味赏析                                       
                                                                        (2分) (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题1:上阕中的词语      ,既点出了时令,又写出了词人                      的心绪。(2分)
小题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小题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流传的描绘雪的名句。请你从用词、修辞和感情表达等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的赏析。(2分)
小题2:全诗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20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题1:这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说。(2分)
小题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暗含的哲理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