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物理试题 > 摩擦起电 >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博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的记述:“雷震公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博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__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______,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_____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样.
(3)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电;荷摩擦起电
(2)导体;绝缘体
(3)“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核心考点
试题【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主要考察你对摩擦起电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要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应配戴镜片是凹透镜的眼镜
B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C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正电荷
D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吸引,这个物体所带的是_________电荷(填“正”或“负”).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会带上 _________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 _________ 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 _________ 电荷.带电的物体 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八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
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
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上一个
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撤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
[操作意图]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物体有能够吸引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________互相排斥,________互相吸引.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