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大化改新 > 2009年4月3日,日本外相中曾根弘在内国会议上汇报了2009年版《外交蓝皮书》,经会议审定获得批准。有关中国问题,蓝皮书谈及08年中日两国首脑先后5次互访,称...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2009年4月3日,日本外相中曾根弘在内国会议上汇报了2009年版《外交蓝皮书》,经会议审定获得批准。有关中国问题,蓝皮书谈及08年中日两国首脑先后5次互访,称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在古代,日本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薪,
请问:大化改新的时间是什么?执政者是谁?内容有哪些?请用一句话概括改革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时间:7世纪。执政者:孝德天皇。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核心考点
试题【2009年4月3日,日本外相中曾根弘在内国会议上汇报了2009年版《外交蓝皮书》,经会议审定获得批准。有关中国问题,蓝皮书谈及08年中日两国首脑先后5次互访,称】;主要考察你对大化改新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大化改新中“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定期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属于什么方面的改革[     ]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文化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一位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僧人,在649年东渡到日本,他带回来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
A.当时的日本叫大和民族
B.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奴隶社会
C.当时的日本正由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
D.当时的日本已经土地归国家所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收授。——《田令》
材料二: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的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请回答:
(1)材料所引内容出自哪次重大改革?它是效仿我国的哪个时期的制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改革背景,指出材料中的规定打击了哪部分人?由此判断此次改革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说说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一一《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中国***胡锦涛2008年5月8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中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民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 一一央视网消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改革”,是参照隋唐制度进行的,他们所进行的政治改革的名称是什么?它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两则材料看出,日本因为善于学习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请回答1~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在扩大开放中赢得发展机遇。
(1)为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某校历史小组拟编写一部《历史上的改革》剧本,请你根据所学的古代历史知识向编写组推荐两场改革作为剧本的素材。具体要求:参照范例完成下表。《历史上的改革》剧本素材推荐表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改革名称
推荐理由(从历史角度写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