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抗日战争胜利 > 某旅行社举行“红色之旅”,要参观抗姣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应去的地方是[     ]A.瑞金    B.西柏坡    C.遵义    D.延安 ...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某旅行社举行“红色之旅”,要参观抗姣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应去的地方是[     ]
A.瑞金    
B.西柏坡    
C.遵义    
D.延安
答案
D
核心考点
试题【某旅行社举行“红色之旅”,要参观抗姣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应去的地方是[     ]A.瑞金    B.西柏坡    C.遵义    D.延安 】;主要考察你对抗日战争胜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如实记载了日本侵略军在华中地区向中国人民投降的一幕。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幕出现在
[     ]
A.1943年
B.1944年
C.1945年
D.1946年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抗战胜利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的名人。下面的谜底中,你认为答案最准确的是[     ]
A.屈原
B.苏武
C.毛遂
D.共工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请回答:
(1)上述歌谣涉及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共两党通过什么形式实现合作抗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七大道路通”,你能说出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八年抗战成正果”指的是什么战争?这八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血肉之躯筑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过去的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作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
材料二: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请回答:
(1)***提出“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作了英勇的奋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分别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识读下列图片                                                
图一救亡领袖                  图二彭德怀将军图                                    三穷途末路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的“彭大将军”正在指挥哪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图二反映的史实与图三情景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学习以上图片内容,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