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陈胜吴广起义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实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实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
——摘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实行怎样的制度?(2分)材料一中的“一个新朝代”是指哪个朝代?(2分)
材料二 如必谓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由一二皇帝的私意所造成,这更不合理……若谓此乃皇帝欺骗民众,而且凭此欺骗,便能专制几百年,古今中外,绝无此理……凭实事讲,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始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
——摘自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材料二主要批驳了哪两种观点?(4分)钱穆先生认为科举制度的内在意义和精神生命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其次我们要讲及八股文。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从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年三四百年间,八股文考试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断丧人才的。
——摘自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据材料三回答,你认为钱穆先生说八股文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的原因是什么?(3分)八股文之所以成为“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主要是因为考试的内容局限在哪一范围内?(3分)
答案
(1)实行郡县制,(2分)西汉(或汉朝)。(2分)
(2)科举制度是愚民政策,科举制度是皇帝欺骗民众。(4分)开放政权。(2分)
(3)最断丧人才(埋没了人才),(3分)四书五经。(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秦汉政治制度建设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结合“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可以得出应该是汉朝。
第(2)问,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中“如必谓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若谓此乃皇帝欺骗民众,而且凭此欺骗”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八股文的相关史实,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八股文考试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断丧人才的”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依据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便可得出考试的内容局限范围。
核心考点
试题【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实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主要考察你对陈胜吴广起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
A.A点B.B点C.C点D.D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深重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C.各地官员均用草书写告示
D.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不得照搬原文)(2分)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12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在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3分)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了什么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影响。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哪位皇帝实现了“天下为一”。(1分)
(5)为了实现材料五的目标,清圣祖(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