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
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你知道材料一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材料一中所列主要变法措施中,除重农抑商、推行县制、改革土地制度、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
(2) 材料二中“初并天下”是指什么?(1分)寡人是指谁?(1分)
(3)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2分)
答案
(1)富国强兵(2分)。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各2分,共4分)
(2)秦统一全国;(1分) 秦始皇;(1分)
(3)郡县制;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即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为了富国强兵,商鞅开始进行变法,其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秦的统一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史记·秦始皇本纪》”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阐释了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秦王嬴政为始皇帝,即秦始皇。
第(3)问,以知识体系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秦朝政治制度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建立了郡县制,为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主要考察你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商君”是谁?结合课本说出其主要措施,指出这个历史事件的性质。(6分)
(2)据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3分)
(3)综合上述两次改革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6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四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1分)表明他什么思想?(1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相对应?(1分)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关键作用的又是哪一项?(1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1分)
(4)综合材料一、四中的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三国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他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他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时代7(8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2分)  
(3)两位治水专家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