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西周的结束 > 下列成语反应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草木皆兵        ②四面楚歌          ③三顾茅庐          ④投笔从戎A.②④③①B.①②...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成语反应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草木皆兵        ②四面楚歌          ③三顾茅庐          ④投笔从戎
A.②④③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在淝水之战中,前秦军师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四面楚歌源于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后来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三顾茅庐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后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投笔从戎源于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其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 故选A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典故的熟悉程度。本题还可以以历史典故与人物的对应关系来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草木皆兵——秦王苻坚 四面楚歌——项羽   三顾茅庐——刘备  投笔从戎——班超。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成语反应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草木皆兵        ②四面楚歌          ③三顾茅庐          ④投笔从戎A.②④③①B.①②】;主要考察你对西周的结束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学过先秦时期的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题中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与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削弱》D.《战国时期富国强兵的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实材料与历史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
史 实 材 料
历  史 推   论
正 确 与 否
(1)《荀子》一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西周初期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 
 
(2)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
 
(3)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位诸侯国的国君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夫差。                              
 
(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大事都由他决定。
 
(5)《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答:“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对策不符合汉武帝的意愿,他的建议没有被汉武帝采纳。
 
(6)《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同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这一措施的实施,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与之相关的人物与历史事件或主要思想主张进行连接(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10分)
(1)北京人已经会使用         火;山顶洞人已会         火。
(2)在险恶的环境里,为了生存,北京人过        生活;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3)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是        
(4)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5)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朝开始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我国古代生产工具和技术不断改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和社会进步
材料一:
 
图一 铁农具         图二 筒车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三:中国古代一定时期的对外海禁变化示意图

(1)①材料一中的生产工具最早分别出现在我国的什么历史时期?(2分)
②这些生产工具出现并广泛使用的共同作用是?(1分)
(2)①材料二图一中的人物有什么发明成就?(1分)
②材料二中图二是什么发明?(1分)
③材料二中图三的人物在哪一行业上有突出的成就?(1分)
④我国古代科技在何时到达顶峰?(1分)
(3)①材料三中的第二次海禁主要反映哪个朝代的什么政策?(2分)
②图中“限单口通商”中的“单口”指的是?(1分)
③该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1分)
(4)中国古代科技经济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后却逐渐落后于西方,以史为鉴,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