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和设计 > (1)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
题目
题型:南通难度:来源:
(1)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
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______,后集中加热.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都要先______,后点燃.
③H2还原CuO实验结束时,要先______,后移去导气管.
(2)除去下列括号中的少量杂质,应该选用什么试剂(填化学式).
①N2(O2)______,②Cu(Fe)______,③NaCl(FeCl3)______.
答案
(1)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预热,后集中加热;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都要先检验纯度,后点燃;③H2还原CuO实验中要防止被还原的Cu被氧化,在实验结束时要先移去酒精灯,后移去导气管;
(2)①除去氮气中的氧气,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通过高温的铜将其除去;②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能和酸反应,铜和酸不反应,故可用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铁;③在NaCl(FeCl3)中,FeCl3中的氯离子不是杂质,铁离子是杂质,我们用氢氧根离子可以除去铁离子,原物质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因此我们可以加入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①预热  ②检验气体纯度  ③移去酒精灯
(2)①Cu   ②CuSO4或HCl等    ③NaOH.
核心考点
试题【(1)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主要考察你对实验探究和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我们周围可能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我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氨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实验方案,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过程.
(1)将2滴浓氨水滴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稀氨水(呈弱碱性),滴入几滴 ______指示剂,溶液呈浅红色.将得到的溶液保存在密闭的细口瓶里.
(2)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用50mL注射器吸取上述稀氨水10mL并密封,然后分别到操场、教室和宿舍三个地点抽气到50mL刻度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入口,充分振荡;再将注射器吸入口向上,小心将余气排出.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n),直至注射器内的溶液 ______,说明上述实验过程发生了 ______反应.
(3)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并得出结论:人密集的地方,空气流动差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高
题型:南通难度:| 查看答案
取样地点取样时间抽气次数(n)空气中的CO2的体积分数结论
操场2006.3.2/17:00540.030% 
教室2006.3.2/17:00360.045%
宿舍2006.3.2/17:0045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同时通入CO2气体,前者变浑浊,后者未见明显现象.对此,甲同学认为: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
乙同学应如何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请你利用下面的用品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提出假设:NaOH溶液也能与CO2发生反应.
(2)设计方案:①首先制备一瓶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②组装实验装置验证假设,除NaOH溶液外还应选择的用品是(填字母)______.
魔方格

(3)进行实验:
题型:广东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黑龙江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黑龙江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结论
往装有CO2的瓶中滴入______并立即______、振荡.____________
为了鉴定氯酸钾中含氯元素,从下面给定的试剂和实验操作中,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选定正确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1)滴加硝酸银溶液 (2)加水溶解  (3)加热 (4)加稀硝酸 (5)过滤后取滤液 (6)加催化剂.
小明拆开某种食品包装袋时,发现其中有一小袋抗氧化剂,撕开后发现袋内有板结的铁锈.试推测该抗氧化剂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他除了有延缓食品被氧化变质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简述原理.



于红同学在做“碱的性质”实验时,发现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色固体,他想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请你参与他的探究,提出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