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 (7分+4分奖励分)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7分+4分奖励分)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王天然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启示
方案1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
 
 
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
 
 
 
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反思】方明同学认为王天然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把王天然的方案1补充完整。
(注意:若答对本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理由】                                                           
                                                                
                                                                
                                                                
【设计实验】                                                    
                                                                
                                                                
                                                                
答案
CO2 + Ca(OH)2 = CaCO3↓ + H2O(2分)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启示
方案1
 
塑料瓶变瘪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方案2
向氢氧化钠溶液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向此液体加入稀盐酸.
液体中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理由是:将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水,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塑料瓶也能变瘪。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在溶于水的同时,也能与水发生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1分)
进一步设计的实验为:将两个同样大小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比较塑料瓶变瘪的程度。(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与CO2反应生成难溶物CaCO3和H2O,其化学方程式为CO2 + Ca(OH)2 = CaCO3↓ + H2O;
方案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方案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产生气泡,NaOH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无现象,从而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理由]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能导致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
[设计实验]可以通过二者的对比实验,通过比较两实验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来证明。
点评:对于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核心考点
试题【(7分+4分奖励分)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5分)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          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拓展探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设计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化合物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化合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假设l:红色粉末是铜粉;
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
假设3:红色粉末是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高温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图如下)。

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红色粉末不变色,石灰水不变浑浊
假设1成立
红色粉末全部变为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假设2成立
 
假设3成立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认假设3成立。
[反思与评价]
(1)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3)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    
[知识拓展]
(4)请你用另一种新的方法探究这包红色粉未的成分,探究方法    
(5)为了进一步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序号)
A.硝酸铜溶液    B.稀盐酸    C.氯化锌溶液  D.硝酸银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 化学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研究。
(1)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左端发生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右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若将燃烧的木条从干燥管的上管口伸入管内,可以看到燃烧的木条熄灭,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点性质。

(2)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下图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

① 以上三个实验中,B、C两个实验有明显现象,请你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B:     ;   实验C:     
② 实验A因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烧瓶,使实验获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CO3、灰份;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猜想Ⅲ:……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中,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   (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请设计实验证明滤液的主要成分,并分析猜想Ⅰ或Ⅱ哪个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通过实验分析,料泥的主要成份哪种物质___不确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老师用右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中装有体积比约为3:1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B装置中盛有足量铁粉;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盐酸。

(1)关闭活塞K,当将A装置中胶头滴管里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可以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      ;A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立即打开活塞K,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       。
(3)C装置的作用是      (填字母)。
a.提供药品   b.控制气体总量   c.调节装置内的压强   d.可用来储存气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