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溶解度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2)N点是30℃A物质的_...
题目
题型:0110 期末题难度:来源: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
(2)N点是30℃A物质的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M点的意义是_________;该温度下120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B物质_________克。
答案
(1)B、A、C
(2)不饱和
(3)20℃时,SA=SB =20克;20克
核心考点
试题【下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2)N点是30℃A物质的_】;主要考察你对溶解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___________;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__________方法提纯A;
(3)现有t2℃时160gA的饱和溶液,将其降温到 t1℃时,可析出____________gA;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底部有少量固体C的饱和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使小烧杯底部的固体减少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氧化钙 D.硝酸铵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M点的含义是________
(2)温度为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3)将C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t2 ℃的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物质
(5)在20℃时,向50克的水中加入10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以下两空可以不填。若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要使它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则可以加入________克的A物质;或是蒸发_________克的水。
(6)若A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分离出A物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________℃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该溶液是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 m(甲)_______m(乙) (填“>”、“﹦”或“<”)。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M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温度高于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3)将甲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2℃的等质量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析出晶体多的是___________物质。
(5)在t1℃时,向100克的水中加入15克乙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__________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以下两空可以不填。若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要使它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则可以加入_________克的乙物质;或是蒸发_________克的水。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