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溶解度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4)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______结晶的方法.魔方格
答案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小于乙,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甲小于乙;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
A、若采取增加溶质、降温的方法,则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B、若采取降温恰好饱和的方法,溶质的质量不变,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溶质质量增加,故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正确;
C、若采取降温恰好饱和的方法,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D、若采取降温恰好饱和的方法,则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4)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
故答案为:(1)t1;(2)<;(3)B;(4)蒸发.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主要考察你对溶解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溶解度/g
温度/℃
物质
0306090
    13.3    45.8    110    202
    35.5    36    37.1    38.1
    0.18    0.16    0.12    0.08
食盐和蔗糖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1所示.现有蔗糖水和食盐水各一杯(如图2),杯底都有未溶解的少量固体.要使杯底的固体物质全部溶解,分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魔方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有过剩溶质存在于其中的溶液,一定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D.20℃时100g水里溶解了30gKNO3,所以KNO3的溶解度是30g
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
A.
魔方格
B.
魔方格
C.
魔方格
D.
魔方格
“20℃时KClO3的溶解度为7.4g”,它表示(  )
A.20℃时100gKClO3溶液中溶解了7.4gKClO3
B.20℃时KClO3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100g水最多溶解7.4gKClO3
D.20℃时100g水溶解7.4gKClO3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