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溶解度 > 碳酸钾 (K2CO3)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100g水K2CO3110114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碳酸钾 (K2CO3)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30℃时K2CO3的溶解度为          g/100g水。
(2)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4)要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       g。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下 列仪器中的          。(填字母编号)
A.电子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5)60℃时500g饱和KNO3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60℃,可析出KNO3晶体      g。
(6)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
B.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一定减小
答案
(1)114
(2)甲
(3)t1℃ 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4)10   ABD(错漏一个不得分)
(5)11
(6)AC(错漏一个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30℃时K2CO3的溶解度为114g/100g水;(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甲表示硝酸钾;(3)曲线上M点表示t1℃ 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4)要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100g ×10%=10g;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电子天平、烧杯和量筒三种仪器;(5)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只有温度,所以60℃时500g饱和KNO3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60℃,可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就是60℃时10g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11g;(6)由于40℃时碳酸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大,所以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A对;烧杯②中是不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B错;碳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C对;如果通过升高温度使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D错。
核心考点
试题【碳酸钾 (K2CO3)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100g水K2CO31101141】;主要考察你对溶解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 g水)见下表:
物质
0℃
30℃
60℃
90℃

13.3
45.8
110
202

35.5
36.0
37.1
38.1

0.18
0.16
0.12
0.08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B.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          ℃时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A和B的饱和溶液
(3)t1℃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1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H4NO3并搅拌(如图2),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0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甲溶液从t20C降温到t10C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20℃时,所得溶
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