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求: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书上词解(沪)八年级...
题目
求: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书上词解(沪)八年级
速回

提问时间:2021-04-01

答案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译文
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能力,其实这是最不成事的.
眼里看得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因为来来往往频繁而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欢场中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能像孔子那样的?孔子研读《周易》(时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几次,从而对《周易》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深入就更明白其所含学问的无穷尽.即使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平稳行自己主张的圣人,也不会荒废刻苦勤奋的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苏东坡平日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时却四更还不停,掌管翰林院的老吏深以为苦,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这难道凭着看了一遍就能记诵,就能完成事情的吗?而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等人平,他们一生读书不读第二遍,因此没有写出传世的好诗文.
而且过目就能成诵,还会产生没有书不成诵陋习.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要数《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要数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几个片段)写得最好.反复诵读观赏,因此而欣喜或悲泣,就在这几段而已.如果一部《史记》每篇都读,每字都记,岂不是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吗?还有如果将小说家所写的,各种戏曲,以及打油诗等,也过目不忘,那么学识的积累就像破烂不堪的厨房木柜,把臭坏的油、酱等都贮在其中,这品味的低俗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