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语文作文如何才能写好?...
题目
语文作文如何才能写好?

提问时间:2021-03-18

答案
首先,我不太清楚你是哪个年级段的,就拿高中作文为例吧~
一、关于构思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但不少学生因为时间安排上的不科学,作文写得匆匆忙忙,像在做附加题,降低了得分.我想,从发卷到允许答题的十五分钟内,对作文之前的题目看得再清楚也是很紧迫的,作用不是很大,不如趁着头脑清醒,抓紧这一刻钟来集中构思作文.
先读透材料及对材料的分析,看准题目要求和话题的侧重点,而后立意,选择好文章结构、大致内容、将要引用的材料、表达方式.允许答题后,赶紧将构思结果以提纲的形式记在草稿纸上,以便减少作文时的构思时间.切莫只思考而不记录,免得一时忘记.要知道,由于紧张,考场上一闪而过的灵感碎片,短时间内是很难轻易搜索回来的.应考能力再强的考生,答完阅读题后,也已身心疲惫,难以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作文,更别提成绩较差的考生,所以先抓紧时间构思是有必要的.凡事总要先深思熟虑才可能做得越来越顺利.构思的水平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对于基础较差且答题速度较慢的学生,我甚至主张他们先把作文写好.
二、关于立意
不容置疑,一片作文立意最关键.立意出现偏差,往后肯定是南辕北辙.立意一词,多数学生都能理解,但往往因不懂得立意方式而延缓了立意速度.其实立意的方式,不外如下四维:顺向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肯定话题观点或肯定性观点;逆向思维,就是反对话题观点或否定性观点;辩证思维,即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发散思维,可用联系观,观点在话题范围之内就行.主题的亮点多出自发散思维,但对思维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我主张尽量用前面三种立意方式.值得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肯定或否定,比如恐怖活动就不能肯定,而爱国爱民则不能否定.为了给写作提供更宽的空间,最好是多确定几个主题供自己选择.有些主题很新颖,但自己未必能写好,有些主题不是很闪亮,但也许自己能拿得下,当然要选择自己能发挥得好的主题.
确定了主题后,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又是个令学生茫然的问题.其实,写作不外乎针对人、事、物及现象,即“四针对”.写人可以涉及做人和人生,写事或物可通过一两件事或物来谈道理,写现象可涉及社会现实和生活.
偏题和离题无疑是作文时最危险的失误.要有效避免偏题和离题,我们可以通过近义词辨析和反义词对照来着手.无论是什么样的话题和标题,总有个最关键的词,确定了话题和标题的关键词后,找出其近义词来进行概念辨析,就能尽量避免走偏或完全脱离轨道,而后再以其反义词来对照,加深理解.
顺便谈谈如何确定话题与标题的关键之点.话题语与标题不外乎词语型、词组型、短语型、句子型这四种,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从词语组合的结构特点来抓住重点.
词语型:并列式,无论是相近或相对,一般都是合成一个意思,不必机械地拆开来分析研究,比如“规则”,指的是强制或约定俗成的具有约束力的规矩,有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又如“矛盾”,则不再是两个名词的简单组合,而是已构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的意思,不能肢解来写,只能将之当成一个整体来肯定或否定或辩证.偏正式,重点反而在“偏”这一边,比如“丑石”,就不能专去写“石”,得主要写石之丑和由丑而美.又如“春风”,得重在“春”,否则就体现不出那“风”的特点.动宾式标题的重点则在两者,如“回家”,就要写出如何回,什么样的家.又如“逛街”,得写出怎么逛,逛什么街.
词组型:并列式,并列双方的份量相同,不可厚此薄彼,但不宜过分地并列着去解释双方,得将两者辩证着分析出一个道理来,比如“美与丑”.偏正式,重点依然在“偏”的部分,比如“幸福时光”,得重在写出如何地幸福.又如“不断学习”,得着重于“不断”.主谓式,重点在“谓”,如“人类凶猛”,自然得重在如何地凶猛.又如“梅花飘香”,得写出怎么飘怎么香来.动宾式,“动”就主要,如“战胜自我”,重心肯定就在怎么战胜或如何战胜上.动补式,重点显然在“补”的部分,如“旅行真好”,得写出怎么个好法.
短语型:短语型的标题,偏正式的出现率最高,但无论修饰的部分是名词性的还是形容词性的,重点都在“偏”的部分.如“我的家乡”,得重在“我的”,否则就跟别的家乡一样了.又如“伟大的祖国”,得写出伟大在哪里,如何的伟大.也有主谓式,动宾式和动补式的,但重点所在均与词组型相似.
句子型:这种类型的标题就很难割裂词语来找重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主谓或主谓宾式,重点在谓语部分;如果是判断句,重点就在宾语部分,但得问个为什么、怎么样、如何了.如“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得写清楚何以被撞,怎么个撞法,结果如何.又如“中国人都是活雷锋”,得写清楚为什么,怎么个“活雷锋”法.
三、关于标题
标题最好是死死扣住话题句的主要意思,或者是话题句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或者索性就用话题句来做标题.这样定题,虽然欠缺创意和精彩度,但起码失血不多.用话题作标题顶多扣一两分,但偏题或离题,失分就多了.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由于理解和逻辑上的欠缺,将话题换一种表达后,就已开始偏题或离题了.
四、文章结构
高考作文不仅要求结构完整,还要尽可能地奇巧,但不能熟练地掌握常规的文章结构也限制了考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和质量.对于作文的结构,我主张先进行模式化练习.学生在考场上能用到的体裁不外乎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和记叙文三种.
对于议论文的结构,水平不是很好的学生可采用如下三种:总分总式,分五段,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段,过渡;第三第四段,正反论述,例+分析+点题(分论点)或调转过来;第五段,结尾,结尾可用照应式或升华式,切记简单总结式和号召式.因果式,分先因后果式和先果后因式,考试时最好是用先果后因式,因为可以造成悬念,引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转折式:先立后破或先破后立,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当然,水平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场感悟来创新.
鉴于议论性散文对学生来说是新鲜事物,可以采用总分总式,即先开头道出文章观点,而后用三四段文来展开联想,然后照应式或升华式结尾.需要注意的是,议论性散文在表达上更注重形象性,多用形象化修辞,不给人板着脸孔说理的感觉.
记叙文则最好是采用倒叙方式,便于造成悬念,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当然,也不可缺了修辞和点题.为避免削弱文体色彩,要尽量借助适当的感慨和对话来点题.
当然每一种文体的形式都是多样的,但基本的格式有利于水平欠缺的考生尽快完成作文并减少失分.文体上的模式化结构固然难以得到创新分,但起码不失基本分.如果能在内容和表达上多下些功夫,一样能提高发展分.相对来说,结构上的创新比内容和表达上的创新要难得多.
五、材料运用
对于作文材料,我主张尽量从课本中去挖掘.课本是学生最熟悉的,运用起来应该最为方便.如果课外阅读条件欠缺或涉猎得少,却硬要从课外去搜寻材料,恐怕还会陷入肤浅或不确切.
一则材料可以有多种用法.比如《项链》一文,可以用来说虚荣问题,可以用来说面对现实的问题,可以用来说一件事对人一生的影响,可以用来批判人性的弱点.当然,使用的目的不同,转述的侧重点也不同.不加删节地引用,会削弱材料与主题的吻合度.
最令人遗憾的莫过于欣欣然引来的材料实际上与主题存在着偏差.如何避免呢?可以采用概念辨析法.主题有其关键词,再长的材料也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将主题的关键词和材料的关键词对照起来辨析,应该能判别所用材料与主题的切合度.把话题关键词、标题关键词和材料的中心概念连成一条线来辨析,如果没有偏差,那就不用担心主题不在话题范围之内和材料与中心不符了.
六、关于表达
对于文采的要求使语言表达的功夫不容忽视.考生在表达上的失分不光在于词汇和修辞的贫乏,还在于滥用词语和修辞.所以,要注意词语和修辞的准确性和恰当性.说起修辞,似乎学生都觉得困难,但实际上常用的修辞不外乎比喻、排比、比拟、象征、对偶、夸张这六种,能根据表达需求较为恰当地用上这六种修辞格,也足以造出些亮点了.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虎头蛇尾的表达也会导致失分.不仅结尾的内容分量要重于开头,结尾的文采也最好是比开头精彩.直接的开头和结尾,看起来是朴素,实际上却是寒伧.开头和结尾可以有以下几种能避免枯燥的格式:比喻式,排比式,引用式,转折式,设问式.当然,如果开头和结尾都用排比式,就难免单调了.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