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诸葛亮的《出师表》,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他什么样的情怀?...
题目
诸葛亮的《出师表》,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他什么样的情怀?

提问时间:2021-03-13

答案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5年与226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5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
《后出师表》作于建兴六年(226年),诸葛亮在文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其中有“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经常被后人引用.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陈寿修《三国志》时未收录《后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汉晋春秋》的说法,《后出师表》并没有收录《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于东吴张俨的默记,这显然不合常理.而且,《后出师表》内容与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即与《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卒年(建兴九年,229年)不合.另外里面的语气非常沮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与《前出师表》积极的文辞截然不同.另外,诸葛亮此时独揽大权,当时没有人质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却谈到“议者所谓非计”,不符合蜀汉当时的情况.因此有学者怀疑这是东吴诸葛恪为了执行自己北伐政策而一手炮制的伪作.至今尚无定论.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