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泾渭分明有什么典故?...
题目
泾渭分明有什么典故?

提问时间:2020-12-06

答案
泾渭分明
词目 泾渭分明
发音 jīng wèi fēn míng
【泾渭分明】亦作“ 泾渭自分 ”.亦作“ 泾渭自明 ”.泾 渭 二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比喻优劣、是非等非常分明.
然泾渭分明也是经过了不同时期的演变.
“泾渭分明”在古人笔下的大致分为两种:
一、2000多年前的泾渭分明——《诗经》:“泾清渭浊.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传说古时泾河的水清,渭河的水浊,两河在交汇处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的界限很分明.
二、1000多年前“泾渭分明”——泾浊渭清
诗人杜甫在《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也还有诗云:“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在唐代渭水原来是清澈见底的,而泾水是浑浊的.
根据现有资料的考证,渭清泾浊的变化发生唐代的鼎盛时期.
“泾渭分明” 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混,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乌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泾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来泾渭会合处看"泾渭分明"的人不少.现在,当地人已经准备开发这一旅游资源,利用游艇,载送游人到"泾渭分明"去看.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